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第七十四章)

(2012-11-21 14:04:24)
标签: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

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译文

老子

文化

分类: 国学经典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注释] 

1、为奇:奇,奇诡、诡异。为奇指为邪作恶的人。 

2、执:拘押。 

3、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 

4、代司杀者:代替专管杀人的人。 

5、斫:砍、削。 

 

[引语] 

这一章讲老子的政治主张。他以为当时统治者施行苛政和酷刑,滥杀百姓,压制民众,其结果是,一旦人民不忍受了,就不会畏惧死亡。人的自然死亡,是从“司杀者杀”的天道掌管的,但人间的君主残暴无道,把人民推向死亡线上,这从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则。因此,从本章内容看,它是老子对于当时严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提出自己的批评与抗议。 

 

[评析] 

有的学者在研究本章时这样写道:“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作坏事呢?他认为,应该把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并且采取宽容的政策,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带来无尽的祸患。仔细理解老子的本意,他并不是要用残酷的手段随意杀人。尽管在本章里我们见到好几个“杀”字,但并不是要杀害老百姓,这一点还是有必要分辨清楚的。

 

 

 

推荐阅读:

《道德经》原文译文及解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第三十章     三十一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七十一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