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四百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蓬头跣足,衣衫褴褛,镇定自若地坐在监狱冰凉的地面上。他在等待一个重要的时刻,上帝将从他这里带走肉身。他没有临死前的恐惧,没有生命即将终结的苦痛。他面对着前来送别的朋友,侃侃而谈,最后一次站在哲学的神坛上挥洒着他朴素而伟大的智慧。当狱卒将一杯代表着死亡的毒汁送到他的面前的时候,这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伸出他枯瘦如柴的手,就像接住一杯咖啡一样接过了死神的通知,仰面朝天,一饮而尽。他微笑着把杯子递给狱卒,还没有忘记说一声谢谢,然后对朋友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我曾经吃过邻居的一只鸡,没有付钱,请你们代我偿还。再见了,我亲爱的朋友;再见了,世界。”言讫,安详地躺下,在哲学的寂静中走向了天国。
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时刻,雅典的夜空庄严而肃穆,哲学低下了它高傲的头颅为这位千年罕见的哲学奇才默哀。没有雷电雨雹,没有血溅白练,没有三年亢旱,哲学以它最宽容的胸怀,永远收藏了这位老人的不朽大名,苏拉拉底,一个不缺乏神的时代的唯一真实的仁慈的智慧的神,在他天星陨落的一刹那,开启了一个理性的光辉的时代,开启了通向思想天堂的一扇大门,他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将步他的后尘,在伟大的历史时空镌刻上思想的深深的足印,并以此引导生命的智慧和宇宙的未来。
苏格拉底是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罪被判处死刑的。尽管他有逃亡的机会,尽管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他的哲学攀登,但哲学是从来不会逃避现实的,唯有面对才是哲学的通天大道。苏格拉底说:“我不能逃亡,这有损雅典法律的尊严,而且雅典也需要我这样的导师。”有一些中国人喜欢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两个相距千年的英雄用同一种声音在表达他们献身民生的热情,直面斯言,卑微的灵魂难道不感觉到巨大的羞愧吗?
苏格拉底一生贫困,在他眼里,唯有思想才是真正可贵的迷恋。他说:“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与他几乎同时代的孔子(孔子死去时,苏格拉底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绝对不是历史的巧合,两个不同地域的至圣先贤,像两个辉耀在西方东方的巨星,交相辉映,照耀着人类的生存选择。那是个悄然发生裂变的时代,是思想萌动产生大师的时代,而真正的大师没有一个会卖身于锱铢浮利。一个在伟大思想境界里的人,都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感受,满眼都是奔腾汹涌壮阔恢宏的大海,又怎能寄心于蝇头小利呢?吃穿住行,不过是让生命生存下去的物质依托,此外再无更多的意义,这就是思想者的大智慧。但任何一个思想者,他自己不追求名利,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稷民生富庶昌盛,这并不矛盾,这正是他们的智慧之所在。苏格拉底思考了一生,到最后还是一个乞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颠沛流离,风尘仆仆,到最后有如丧家之犬,而他却幽默地说,“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试问天下汲汲乎功利的众生,有谁能有如此开阔的胸襟?有谁能面对贫穷窘困而泰然自若?孔子用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替圣贤们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人,胸中有千秋,何惧苦贫!
苏格拉底的岳父看不起这个对生计无动于衷的人,曾气愤地在女儿面前抱怨:“他什么事也不做,只会耍嘴皮子,他连一双鞋都没有,就像一个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为了在一起饿肚皮吗?”是啊,一个整天打着赤脚,穿着破旧的长袍和披风,整天游荡在醉汉、鞋匠、小贩、老妇、艺妓之间的无用的人,又怎能不得到一个只注重生存的人的嘲讽呢?在普通人看来,耍嘴皮子能耍出大米和猪肉吗?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对比。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唯一可以傲立于世的就是在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包裹下的神圣的超绝的智慧,而仅凭这一点,他决不逊色于任何美男子。
他是美的,他的美首先体现在生存问题上的睿智的哲学观瞻。当他和朋友居住在一起的时候,他认为能和朋友交流思想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当朋友们成了家,屋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仍然无比快活。当他搬进大楼住在条件最差的底层的时候,他还是那副乐不可支的样子:“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的去叩问。”后来,他把一层让给了一位瘫痪的老人,而自己搬到了最高的七层。别人揶揄说:“先生,住七层也有许多好处吧?”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是啊,好处多着哩!楼高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害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此人不解,就问柏拉图:“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他每次住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柏拉图的回答涉及到了苏格拉底思想的内里。在一些人看来,苏格拉底的认识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体现,但我认为,阿Q精神是在痛苦之后的暂时遮掩,痛苦还会出现。苏格拉底用他心里的那双眼睛去看生活中的阳光,他是站在一个高峻的思想云层来俯视生活,所以他的快乐不是自欺欺人,是永远的快乐。这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微观表征。认识不同,心态迥异。苏格拉底创造哲学,并在哲学中受益。这不失为人生解除痛苦境遇的最佳途径。试问世人,当你为卑贱的生活条件而苦恼的时候,你能否抬起你的头颅,看着苏格拉底?如果你不能,那悲伤将伴随你一生,这就相当于你和幸福南辕北辙。幸福只是一种感受,你不能用物质的刺激来取代,那是一条歧途。
哲学不是用来凌驾于人的,它的最终归宿应该在痛苦的人生的涡旋里。而要做到这一点,哲学必须有一个包容的胸怀,包容谩骂,包容痛苦,包容不公,包容侮辱。唯有如此,哲学才会继续前行,向思想的高峰发起挑战。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很大的依托就是这种包容的境界,他的看似不幸福的婚姻,因为包容而远离了噩梦,就是他包容境界的最好证明。
苏格拉底的爱情观说来就是知足常乐的中国的名训。当柏拉图迷惑于爱情的时候,苏格拉底让他到麦地里去摘一颗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要回头。但是年轻的柏拉图因为蛊惑于茫茫的麦浪,总期待前面会出现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所以,可怜的年轻人只好空手而归。老师说:这就是爱情。后来,柏拉图又问婚姻是什么,苏格拉底又让他到树林里砍一棵最大最茂盛的树来做圣诞树。柏拉图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带了一棵普通的树木回来,对老师说:当我走到大半路程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后什么也带不回来。苏格拉底微笑着说:这就是婚姻。
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以为可以找到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然而,当你不断的挑三拣四、犹豫不决时,你很可能错过了最适合你的爱情婚姻。人可以有理想,但不可以有奢望;人可以判断错误,但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人要知道满足,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神圣的、无瑕疵可言的爱情婚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这就足够了,不要受到另外的诱惑,而最终两手空空。爱情和婚姻都不是通过选择而决定终身的,还要耕耘。苏格拉底的睿智在于,他看透了所有的爱情婚姻,不做无用的奢望,这是他的宽容胸怀在感情上的例证。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远近闻名的河东吼狮。有一次,当他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时,这个性情暴躁的悍妇,无缘无故对苏格拉底叫骂起来,并提起一桶凉水泼了大哲学家一个落汤鸡。对一个伟大的灵魂,这更像是莫可名状的耻辱,正当众生尴尬而不知所措时,苏格拉底诙谐地笑道:“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我不知道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做,起码我会拂袖而去,结束这种庸俗的婚姻。因为,连自尊都没有的婚姻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看到了苏格拉底,看到了他的忍耐,这种忍耐并不是强迫的,而是来自于一种无所不包的仁慈的胸怀,来自于他置身红尘又超越红尘的干净的思想。谁没有过错,不能容忍过错的婚姻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婚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正因为她如此凶悍,如果我能够容忍她,就能够容忍全世界的人了。”这并非苏氏作秀,试想,一个连生死都无所谓的人,怎么会对妻子的野蛮义愤填膺呢?对世人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现实中有不少忍耐抑郁的丈夫,却鲜有忍耐而快乐的男人,他要么是变态,要么是圣人。
在苏格拉底的眼中,妻子只不过是一个可爱又执拗的小马,勇敢大胆,桀骜不驯。他是真心爱着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暴躁和剽悍。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临行前,他对儿子说:“对妈妈要和气。”他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笑缕头发放回原处,深情地说:“你知道我们是彼此相爱的。当你对我唠叨时,我心里就好受些。你知道,我甚至愿意听你唠叨……等着吧,我们会在极乐世界里见面的,在那里我将报答你的一切。”这是一个临死的人对妻子所说的话,这是一个有着伟大胸襟的人眼中的爱情。毫无矫饰,充满诗意。一个本来不信神的人,却用神话的未来为妻子保留了一个憧憬,这是多么伟大的丈夫。这个悍妇,在苏格拉底生命的最后时光,把自己打扮得体面庄重,还把黑得发亮的头发卷成一个大髻,因为她知道苏格拉底喜欢她这样。她学着丈夫的样子神圣地面对太阳说:“我的丈夫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人。”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也因为苏格拉底宽容的爱而倾向于赞美哲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她甚至高喊着:“他是我的!”向苏格拉底表达着她的炽烈。她不是白雪公主,苏格拉底也不是白马王子,但是他们的爱情不逊色于任何一对!这就是思想的光辉,这就是包容的力量。苏格拉底,是一个用事实说话的伟大的思想者。
他的肉身早已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甚至没有一场隆重的葬礼来让世界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但是他的灵魂熠熠生辉,在两千四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旺盛地燃烧,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天空。和所有伟大的灵魂一样,苏格拉底在他的那个时代也许算不上显赫,但是他们的精神火焰是属于无限的未来的。正如孔子在今天的卓立于世,正如贝多芬的音乐直到后来才被惊呼,正如梵高的艺术在死后的世纪闪光,苏格拉底,用他的哲学向几千年后的未来,宣示了一个永远的精神神话。
苏格拉底,你的灵魂正烛照天地;你的思想将证明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