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艳遇丽江(二)

(2010-07-22 19:47:59)
标签:

丽江

旅游

拉什海

艳遇

云南

骑马

茶马古道

分类: 旅游风光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前,在非洲南部国家津巴布韦骑马时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差点没了命,那一天是我的生日!从那以后有整整十年的时间了,好几次在旅游地有骑马的机会,我都避而不敢碰之!人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则是:“一次被马摔,永不上马背!”那份对骑马这项活动的畏惧是他人无法想象的!所以,一直到这一天以前,我以为自己今生一定不会再上马背的。

    到达丽江这天,一走出飞机场,预定的携程前来接机的两个司机,一位是个帅气的纳西族小伙,另一位是个干脆利落又热情的纳西姐姐,正如眼前天高地远、蓝天碧草的自然风光一样,怎么看怎么养眼,呵呵,看来这趟旅途很舒畅顺利!

    他们热情地说:“我们的车除了接机外,还可以使用一整天,我们可以带你们去茶马古道骑马。”孩子们欢呼雀跃!想到上次来丽江都没能去成茶马古道,对于我这个对茶文化热爱至极的茶迷来说,一直是一个遗憾,这次能有免费的车辆带我们前往,岂不乐哉?

   但是随后两天我们知道了,因为有这两位热情的司机的“带领”,我们付出了比在古城参加茶马古道一日游(包括同样长时间的骑马)贵一倍的价格!呵呵,心中虽有些郁闷,想想也就作罢吧,只要玩的开心,权当给中国旅游事业做了一点贡献吧!啥都去生气,这世界的气就生不完了!不过,也借机告知读到此文的博友,今后在类似的经历中还是多个心眼,怎么这都是一前车之鉴或旅游攻略吧!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我骑的马的主人的出场了!

     我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着这个略带几分匪气的小伙子,

     心中的疑虑有增无减:俺坚持了十年不敢做的危险活儿,

     今天要在这个吐着眼圈、眯着小眼的小伙子养的马儿面前破例了?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别怕!我的马很乖的!”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马儿再乖也是畜生,再通人性它也是动物的思维和本性!

      俺被马儿摔下来,并拖着我在山坡上奔跑几十米的那回,

      那个黑人小伙不也对自己的马儿信心满满吗?......

      正在心里“大声”反驳他的时候,孩子们和同行的朋友都已上了马,我只有心中嘟囔着紧随而去!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这是我骑的马儿!

      喜欢他棕色的皮毛,一如纳西小伙子黝黑健康的肤色,给人一种俊朗阳刚的感觉。

      看着它修剪的整整齐齐的鬃毛,打理的利利落落的马鞍,以及尾部佩戴的按摩木珠,

      我知道,小伙子是个勤劳有条理的好马夫!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Finally! 终于骑上了马背!

     当坐在马背上,或穿行在狭窄崎岖的山岭之间,或小步碎跑在一马平川的高原草场上的时候,恐惧早已烟消云散......

     后来途中的聊天才知道,小伙子是纳西族人,一年多前才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22岁,叫木皖,哈哈,原来就是丽江古城里那个最有名的木府木老爷的后代啊?一路上他给我们一首接一首唱着纳西族的山歌,说他的父辈们就是靠唱山歌、对歌来找到他们心仪的姑娘,不过,他们现在不需要了,他带着笑容说:“我们现在都是自由恋爱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心底里发出的幸福和甜蜜!

     呵呵,此时此刻,一定有一个温柔多情的纳西妹子在家里等着他快快收工回家呢!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前我在马上的形象。

      可别小看我头上戴的那个白色的头盔哦,它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当时被马儿抛下时,是个结结实实的头着地,立马昏迷之后,

      在什么都不知的情况下,在山路上被马拖行了几十米,如果没戴头盔,后果没法想象!

         在非洲,我从马上摔下来

 

 

       沿着茶马古道的片段行走的时候,看到了这处拉什海的源头,也就是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纳西小伙看起来愁眉不展,是在想着什么心事?

      还是为客人太少而闷闷不乐?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香喷喷的烤土豆,远远就闻到香气!

     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里,

     把一个个的土豆红薯之类的东西埋入刚刚烧过的柴火灰里慢慢煨熟,

     那个香哦!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同行朋友骑的马是这位纳西汉子的宝贝!

      不过,他可不光是个马夫,看我们照相,自告奋勇要给我们照,

      还自夸特懂摄影,呵呵,瞧这姿势,还有点像呢!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在丽江市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这里的小伙子都很帅,但相对来讲女性们感觉略为逊色,

      观察久了终于明白,原来是强烈的紫外线把人们的肤色晒成了棕色,

      对小伙子来说当然是更为阳刚,对以白为美的姑娘们来说可就不是好事了。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刚刚下过雨,踏着泥泞的草原洼地,越来越靠近著名的拉什海!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骑着马走在茶马古道的山间小路上,

     两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拉市海旁边的这片高原湿地。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看到草地上缓缓走着一群骏马,不自觉拿起相机,

      拍到了这对落在后面的情侣......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云南的马都是矮脚的滇马,这种马跑的不是很快,但却很善于走山路。

      只有这种马,才能驮着重重的货物,行走在狭窄的只有一尺多宽,

      却又崎岖曲折、爬山过坎的茶马古道上。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这里的一览无遗让阳光格外灼人,但却分明能感受到那份最贴近的自然。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十年后我再次骑马 <wbr> <wbr> <wbr> <wbr>艳遇丽江(二)

 

 

茶马古道简介:(本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和祖国内地之间就存在着一条汉藏交往的古老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的、用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躯铺就的古道,马帮们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古老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专家们因此将这条汉藏古道称为“茶马古道”。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见证。在这条绵延4000余公里的古道上,有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有彝族祭坛上的火文化、有白族的本主文化、有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有藏族的雪域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条古道上交汇、融合、发展,生生不息。它又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在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茶马古道途经的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又是我国地理地貌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有着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据考证,在漫长的历史中,茶马古道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线路,一条以现今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产茶地为起点,向西北经今云南大理、丽江、迪庆到西藏昌都、林芝至拉萨,再经拉萨南下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和印度,另一条则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印度。

  同“丝绸之路”一样,茶马古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涤荡,这条古道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年来,滇、川、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又唤起人们对这条古老文化文明传播通道的记忆。

 


 

 

 

茶色姗姗近期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