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2008-10-27 16:16:16)
标签:

行走中原

河南

卫辉市

穿山甲1268

行摄·视界

旅游

分类: 旅行摄影

  听父亲说,我的老家卫辉市以前叫“汲县”,自古以来都是豫北的重镇,因境内古汲水得名汲县。打从西汉高祖二年开始设汲县算起,到今天已有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

  老家所在的沿店街,以前叫“盐淀街”,据说商贩子从天津把盐通过水运的方式送到汲县,当时沿店街紧靠卫河,就成了盐巴转运周转的码头.那时百姓都是靠经营盐来生活的,小小的盐淀街上出了很多有钱人家,现在这条街上还能看到上百年的保存良好的三进四进的大宅院。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听老人们讲盐淀街的故事,讲汲县老城的故事,然后,每天我都会早早起来,一个人拿着小DC到古城里,沐浴着晨光,转转古街,看看古宅......

 

 

图1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卫辉市老城西关马市街,玄帝庙的木门。 

 

图2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玄帝庙里的木椅

 

图3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玄帝庙前的石狮,小狮子还在吃奶。

 

图4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双层街楼在小城卫辉好像只有这一处了。 

 

图5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我家门前的门墩 

 

图6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镇国塔,位于卫辉市东南隅,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高约34.5米,由下向上逐渐收缩成锥状形,塔身通体由长42厘米,宽19厘米,厚9厘米的青砖垒砌,每层檐下有砖雕仿木结构的额枋、斗拱等装饰,并砌出线条柔和的腰檐,每层有望窗、塔心室,塔心室内设有佛龛共21个,佛龛与望窗相交,形成塔道。每一层南北各辟一券门,在门楣上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上书"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上书"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
  

 

图7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盐淀街上曾经辉煌过的有钱人家 

 

图8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这套宅子也有几百年历史了。 

 

图9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小城里的穆斯林人家 

 

图10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路边的老宅,房屋已经废弃,但门头上方“地灵人杰”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图11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卫辉市老城西关马市街的玄帝庙,原来庙内建有姜太公殿,现在已经没有了。

 

图12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小城里香火旺盛的玄帝庙,墙上挂的是老百姓送的锦旗,这样的锦旗我还是头一遭看见。 

 

图13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这是在路边发现的弃物,看上去像是一个用来捣碎东西的石器。

 

图14

【行走中原】(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这是路边上废弃的石件,据说左边的是固定井口摇把的石头,右边的是柱敦。

 

 

 拍摄时间:2008.10.15.       拍摄地点:河南省卫辉市       拍摄设备:佳能G7

 

【行走中原】专辑:

(1)绝壁长廊:郭亮洞 

(2)峭壁上的石头村:郭亮村

(3)徜徉万仙山水间

(4)关山:太行山浓缩的精华!

(5)百里大峡谷:苍峪山

(6)龟背上的村寨:小店河清代民居群

(7)太行山崖石上刻着他的名字

(8)天下奇观:千年银杏抱楝树

(9)徐世昌大总统在汲县的家祠

(10)中原小城温暖的记忆

(11)中国第一谋圣姜太公故里

(12)中原小城的早晨

(13)豫北第一古刹:香泉寺

(14)中原小城大王庙里看豫剧

 

 

 

 

欢迎加入行摄·视界大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