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女儿的秩序敏感期:我错怪了女儿

(2008-04-02 23:47:15)
标签:

孙瑞雪

秩序

敏感期

女儿

育儿

 

女儿大概从1岁10个月开始就变得跟以往大不不同,不再象过去那么温顺,以致一向比较自信的我都觉得她越来越难“对付”,我的知识也越来越不够用,所以经常发博文求助。得益于一些妈妈的帮助,我最近开始新购几本书籍来看,慢慢地找到了一些答案,目前对我比较有作用的,就是关于敏感期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准备将女儿的情况与所学到的知识一一配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上周我带女儿到她爸爸那儿去过周末,我们出发那天重庆的天气跟夏天没有区别,所以穿的衣服较少,谁知第二天天气突变,无奈就穿上了她爸爸的衣服,可女儿不让。我一穿上她就过来拉,并且说:“把爸爸的衣服脱下来,是爸爸的!”我心中不解,女儿一向懂事,也很会心疼我,可此时的她与给病床上的我端水拿药的小姑娘迥然相异。其实多学点儿东西还是有用的,我当时分析三月对我如此狠心大概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她认为这衣服是爸爸的,谁的衣服就该谁穿,别人穿了就是破坏了她心中的规则,她认为规则不可以被破坏的;二是她特别爱她爸爸,她不允许别人碰她爸爸的东西,即使这个人是她亲爱的妈妈。当时我左历思右想,仍旧分析不出到底是哪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但我估计多半是后者。

 

这个答案今天被接晓,当时我非常激动。

 

我家吃饭时我跟其他人坐的椅子是不一样的,只有我的与其他人不一样——三月最近已经出现过几次不让别人坐我的椅子,即使不是在吃饭时间。今天晚饭她爸爸先落座,他很自觉地坐在我平时习惯坐的位置上以及我平时坐的椅子上,就在她爸爸坐下那一刻三月并没有发现,因为三月也正忙着为自己吃饭做准备。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一念,因为我太想知道三月那天不让我穿她爸爸的衣服到底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她心中的秩序感在做怪。所以我当时对三月说:“三月,爸爸坐妈妈的位置吗?”这一提醒不要紧,坐在餐椅上的三月立刻火了,边用手拉她爸爸起来边说:“这是妈妈的椅子,这是妈妈的椅子!”就在这一刻,我心中豁然开朗,我似乎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最近我有几次中午或晚上不在家,前两次我离开时都交待阿姨在我床上陪三月入睡。三月一直是跟我一起睡的,我怕她不习惯我不在家,结果令我大大吃惊——第一次,三月首先反对阿姨穿着外衣上我们的床,阿姨就说,那我脱衣服吧,三月不让,并说:“这是我妈妈的床,你到那边去!”(三月边说边指阿姨睡觉的房间)。接来几次都这样,尤其是我昨天晚上回家比较晚,以为晚上孩子会有不安全感,结果三月仍是决定自己睡觉,而且不让阿姨陪,更不允许阿姨躺在我的床上。

 

今天中午,女儿在床头的DVD机上鼓捣,当她离开时我听到了一个声音,虽然不大,可我专门伸出头去看,原来她走时脚步匆忙,把放在床头柜旁的小垃圾桶踢了一个,仅此而已。但此时,她跟我一样在乎这个声音,我真真切切地看着走到接近门口的她转身回来,专门盯着刚才产生声音的地方看了一下,然后郑重地把垃圾桶移了下,让它挨着床头柜。这一小小的举动令我非常地感动。

 

凡此种种,在可心妈妈("家有宝贝乖"的博主)的提醒下,我意识到,女儿确实是到了秩序的敏感期(其实,女儿不止是到了秩序的敏感期,同时还正在经历着其他5个敏感期,所以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她的燥动,所以我也曾非常心烦着。具体我会在其他博文中介绍)。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敏感期”这一概念以及更好地面对我和女儿正在经历着的现实,我认真阅读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受益良多。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秩序感是蒙特梭利揭示出的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

 

秩序一旦形成,会转化为品质体现在生活的任何方面,这就是素质。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孩子们不仅会把规则变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还会把它变成一种通则;孩子喜欢规则,就会把规则当作礼物送给父母、教师和喜欢的朋友。所以女儿最近正忙于用她心中的内在秩序来维护她所生活的环境,所幸我及时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我会尽自己努力给女儿提供一个遵守规则的环境,让她顺利地度过这一敏感期。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中提到,一旦儿童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他就会主动维护一个团体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简单、友善。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能专注于自己的发展中。这似乎意味着,因为人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并且在外在也执行了这种秩序,生命能量就有了目标,孩子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成长、探索未知的世界之中。

 

秩序就是诚信。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其实,这也就是我认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孩子各个敏感期的意义所在,因为了解了才能处理好我们面对的状况)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把握生命内在的秩序,但我们清晰地知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文环境。它必须是有秩序的。这表现在它所建立的基本规则上。它是儿童得到均等发展机会的保证,是儿童智能的保证,还是儿童建构高贵品质的保证。这种秩序必须人人遵守,一旦不能保证这种秩序,它就会被权威所取代。秩序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某个拥有权力的人的手里。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老师和成人,也使家长讨好老师,企盼教师对自己孩子好一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说实话,我经常都会觉得书上的一些理论或案例有些夸大其实,当我拿到《捕捉敏感期》这本书时,我偶尔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让我激动,非常地激动,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它,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因为,我女儿正在经历着的,与书上的一些案例竟惊人的相似。

 

正如作者所说的,现实生活中,成人随意打破儿童的秩序会使儿童经受痛苦,而成人常常不了解这一点。我们还不还不知道儿童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也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它。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

 

 

相关博文:

解读女儿执拗的敏感期:我会细心陪着你

解读女儿的占有敏感期:这是我的妈妈

解读女儿的秩序敏感期:我错怪了女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