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理商揭内幕:开发商为什么会有暴利?

(2006-09-18 11:22:42)

代理商揭内幕:开发商为什么会有暴利?(大标题)

 

江先生是做房地产代理业务的,他的公司代理过全省多个地方的楼盘销售。他说,以他的分析,武汉一些开盘价格比较高的楼盘,纯利润可以达到50%以上,开发商的利润可以说是暴利。

江先生认为,开发商暴利过程一般是:制定圈地计划、利用各种手段违规拿地、最低首付资金、取得可套取银行贷款的土地手续、利用承建单位资金开发、制订对策获得抵押贷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他近日向记者透露了购房买房的交易中很多“猫腻”,并告诉市民该怎么防范。

 

1、空手套“白狼”(小标题)

 

一些本不是从事房地产业务的,或者以前是做装饰业务的人,稍微了解了房地产方面的知识,知道其中的丰厚利润,于是注册一家房地产公司,然后挂着国有或合资的大牌子来掩人耳目。还有一种现象,个人所有或个人承包公司,挂靠在某大型公司的名下,建设资金完全靠购房者预付的购房款完成楼盘开发。

危害:这样的公司往往在后期资金不足,无法按期将房子交付使用,购房者买了这样的房子,将会麻烦不断。

对策:购房者在购房前一定要摸清开发商的背景,查明其主管部门、注册资金及建设部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资格证书等情况。

 

2、大打地铁牌、亲水牌(小标题)

 

一些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总要打出比实际情况好上几倍的广告,尤其是顾客关心的地段问题,往往要把自己开发的地段说得非常优越;说交通便利,距离武汉核心商圈仅多少多少站路,直令人心驰神往。

比如距离东湖若干千米远,说有观湖房,实际上就靠东湖一边的几个高层楼层看得见,80%的楼层看不到东湖;比如距离地铁千把米,地铁还是10多年以后的事情,广告中吹嘘地铁从楼边经过。

危害:购房者若冲着广告中注明的东西买房,很多都会大呼上当。

对策:购房者不要受广告诱惑,要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到国土部门了解城市的规划,有些地段目前较偏,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其繁华可能只是三两年的时间;有的地段当时确实很不错,但未来可能拆迁,其优势不复存在。

 

3、调高楼盘容积率(小标题)

 

发展商为了极大地发挥土地的效益,还千方百计地改变土地的用途。在这方面,地产商可运用的手法就更复杂了。

调高容积率是压缩楼盘成本的重要手段。规划和城建部门制定有楼盘的容积率,而有“实力”的开发商会通过特殊的途径,打通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多种理由把楼盘的容积率调高,按自己的意图规划,更改房屋间距与房屋高度的比例。还有,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等方法,达到将宅基地楼等变换成商住楼,以牟取暴利。

危害:按规定,房屋间距与房屋高度的最低比例是11,因为房子的间距直接影响着居室采光、通风、视野和绿化,而有的房地产公司为减少成本、追求利润,随意缩小房子的间距,会给居住者带来许多不便,同时房产内在价值也相应降低。购房者千万要看清购房合同。

对策:对照购房合同,发现问题,立即找开发商理论,或者向武汉市开发办举报。

 

4、使用年限缩水(小标题)

 

按照有关法律,不同用途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是不同的,一般商业用房的使用年限是40年,居民居住的年限是70年,其它如文化体育等用地的年限是50年。但有的开发商开发居住楼盘时,少拿10年、20年的使用时间,将土地的使用年限缩短,可对购房者说是70年,其目的是少交纳国家土地出让金。

还有的开发商在销售方式上混淆用途,比如推出的“商住两用房”,开发商宣称购得此类房既可以办公,也可以用于个人居住。而这种两用房如果在居住的过程中用于商业,就变相逃避了另外30年的国家土地出让金的交纳。

危害:缩短使用时间年限,购房者会损失不少,因为自己会提前交纳国家土地出让金。

对策:一定要查看开发商的“五书”,或者到规划部门、开发部门了解,楼盘的使用年限是否缩水。

 

5、在面积上做手脚(小标题)

 

在面积上做手脚是开发商的小伎俩,他们在套内面积缩水,分摊面积搞误差。购房者入住后才发现总面积比合同上标明的差了很多,还有的整体面积相差无几,但在具体的结构上做了手脚。

另外,开发商会将居民委员会、会所算入购房者的住宅面积或共摊面积。

危害:无论是面积缩水,或者面积增加,都会使购房者遭受损失。

对策:如果用卷尺丈量,发现面积缩水,可以要求测绘部门进行重新测绘。对于将不该算进面积的地方,开发商算了,购房者可以据理力争,或者向开发部门反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