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课改,别成了百姓脑子里的浆糊

(2007-08-12 07:35:05)
标签:

教育杂谈

教育

高考

中考

课改

学生

家长

传播

    不少同事、朋友的孩子今年中考,但对北京高中即将实行的课改稀里糊涂,一脑子浆糊。尽管有的媒体做了一些报道,但那些复杂的术语和繁琐的过程,还是使得准高中生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心中没底儿,不少家长琢磨了许久还是不得要领,一些高中的任课老师也搞不大清楚。据报道,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所以,这个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高中课改是有关教育部门的事儿、是各有关学校的事儿,是老师的事儿,但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儿,从中国国情来看,也是学生家长的事儿。没有家长的理解,没有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改革也是难以奏效的。即便是自顾自地硬性推行,在改革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而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成效的。所以,有关课改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改革方案、改革措施应该让学生和家长们心中有数或者说了如指掌,并且做必要的心理等方面准备。进一步讲,课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今年入学的高中生,还有正在读书、今后中考的的学生们。关心课改的也不仅仅是孩子中考完了的家长们,还有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长。将课改的相关内容广而告之,是对学生、家长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尽之责
 
    刚刚录取还没有报到,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高中的学生。这给在他们中间宣传课改、解读课改带来了一定困难。这是客观现实。但并不能因此就放松对他们的宣传和教育。有些学校可能准备开学后再开展这类工作,这是可以的,但还是越早越好。因为,课改对于学生、对于家长都是新生事物,都要有一个熟悉、了解、理解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与其让家长懵懵懂懂地将同样懵懵懂懂的学生送进高中校门,还不如让他们了解得早一点儿、了解得多一点儿
 
    早一些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课改,还可以规避许多风险,以便学生和家长按照现行政策进行必要的抉择。课改将使高中教育发生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他们知道这些变化,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比如,课改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其评价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类。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个评价在高招录取中将有重要作用。没有这个评价将会影响高考。但这个电子档案是根据学籍来设置的,不具备跨校记录功能。这对于那些人在外地或本地借读的“人户分离”的学生来讲,的确是个大难题。类似的问题以及可能承担的风险,有关部门有责任给学生和家长事先讲个清楚。
 
    对于课改的宣传不应满足从工作角度出发的公文式的发布。而需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通俗、具体、细致地进行解读。在形式上应该生动活泼,采取些百问百答等方式。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覆盖面大、传播效果好的特点,开设必要的专版、专栏、专题。还需设立咨询服务机构,公布咨询热线,以便及时解答学生和家长的有关问题。
 
    注:此文被推荐到新浪教育博客首页。刊登在2007年8月127日现代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