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锻炼晚自习,学校规定没大错

(2007-11-08 16:17:18)
标签:

教育杂谈

教育事业

媒体

家长

学校

老师

共同努力

分类: 附庸风雅充斯文
早锻炼、晚自习,学校规定没大错
 
  07大一新生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网上正非常轰轰烈烈地讨论着“大学生要不要明确规定必须参加早锻炼晚自习”。大约又有什么大学发布了“大一学生要坚持早锻炼晚自习”的规定、建议、倡议或通知了。这些学校如果是名牌一流,校长还可以沉默一阵子;而非名牌一流,校长的屁股要如坐针毯了。
 
  在我的记忆中,主流媒体上有关“大学生要不要早锻炼、晚自习”的批评、争论从未间断过,至少已经有了20多年,从八十年代初期“清华大学”的“学生必须参加早锻炼、晚自习,男生不得留披肩长发,女生不得穿超短裙”开始了。
 
  现在20年过去,男生扎个小辫儿超级时髦,女生的服装清凉得只要几个平方厘米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大学会对此有任何非议。就剩下最后一点点“残”“缺”不全的“早锻炼、晚自习”被食古不化的人“抱”着“守”着。
 
  老实说媒体对大学的学风从来没有过片言只语的评论报道,而对学校的相关规定的批评那是简单地用“铺天盖地”来描写,也太显得不生动了。
 
  我始终弄不懂,“早锻炼、晚自习”为什么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而一跨进了大学校门就没有必要了?
 
  很多普通大学、小型大学是没有条件明确“大学生必须参加早锻炼晚自习”的:
  我们的教室那么少、图书馆的阅览室经常是作为会议的讲堂,根本没有条件“集中”上晚自习。
  我们的操场那么小,人员紧缺,哪能配备那么多管理力量为学生早锻炼“点名”“打卡”?
 
  实际上大部分“大”大学,也只是规定你必须得自觉地“早锻炼、晚自习”而已,也从来没指定过早锻炼在东操场、西操场还是体操房,也不可能规定晚自习在哪个教室大楼×××室。虽然有明确要求,但是一切都强调自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校规要靠自觉,校规就像国法一样不可能时刻跟踪某个人。
 
  然而总有人一看到“规”“法”二字就头痛、就反感。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人还属于“有视”校规、国法的,更可怕的是“无视”、“蔑视”。
 
  我不是生来就是教师,我也做过学生,依我个人的观点,“集中”地上早锻炼、晚自修近乎搞笑。
  况且陪在一旁监视“点名”或“打卡”的老师,自己应该也会觉得挺蠢、挺无奈、挺可怜。
  但是如果这样做,对不自觉的同学真能有效,也是无可指摘的,就怕老师自己不能坚持。
 
  对于意识到早锻炼晚自习之重要性、在高中里已经有了良好习惯、有较高自觉性的大一新生来说,学校的任何规定根本不会对他形成任何的负担。
  反之在高中里就厌学的、被迫的、不自觉,那么对什么样的规定也都会有抵触情绪的。

  需要严格管束才能正常成长的人非常可怜。一个人,最好能自觉地(这是前提)自由自地(在前提下)地成长,管束虽然不能无,但是对他却是多余的了。这就是从“必然王国”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

 

  虽然这种“管束”也只是管管“君子(自觉的学生)”,管不了“小人(不自觉的学生)”。但是无论对于谁,管束不能少,更不能取消。
 
  管束太少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
  别的学校的情况我不敢随便说,我们学校的情况我大约是可以说一说的,每天早晨上课前总有那么一大批(注意不是一小批)学生从校门外匆匆赶进来(现在学生宿舍都在校园里了),买个馒头进教室,一边上课一边吃。吃完就趴在课桌上睡觉,不睡觉不行啊,昨天晚间网吧辛苦了一个通宵,今天晚上还得去网吧“上班”。
  其实,这些学生真的还算是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还记着上课这件事:在吃馒头时,还不忘记看两眼黑板;趴在桌子上睡觉时,还偶尔能听到讲台上老师的几句吆喝。而更有不少的学生是“撬”你没商量,吃、喝、拉、睡全在网吧!
  我们上海工科数学协作组开会时,大家总是说“你们华东理工大学的学风全上海最好”,我呢,只能摇头苦笑。
 
  请媒体记者,即使是“奔马看花”,也要“浅入”一下基层,为什么来我们学校调查一下,这样答案就会非常清楚。
  看看反对“集体早锻炼、晚自习”最激烈的人中,多少人实际上是希望到网吧去上“自习”的。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在争论“上交大规定大一新生不得备有笔记本电脑”问题时,本人发表了“理解徐小平的激烈,同情上交大的无奈”一文,谈了我几个十分矛盾的观点。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非常值得研究讨论的事,简单的指责、甚至谴责,是很容易作出的,但也是无补于事的。
  当时其实也不想谈此事的,我的文章徐小平他也不可能看到,我也无法让新闻媒体注意到我。
  只是看到很多的06家长跟着徐小平起哄,觉得要对06家长说几句话了,只是希望06家长们不要跟着起哄了,能配合好“上交大”。虽然文章也呼吁希望媒体能给上交大多提些建设性意见,但是人微言轻并没有更多的奢望。
 
  当年媒体说清华大学怎么能这样地“小儿科”?现在还是这样,某些07家长又在嘁嘁喳喳地认为:怎么大学还要“规定学生早锻炼晚自习”像个“幼儿园”。对不起,我对事不对人,请说这些话的朋友到大学去看一下,然后请再说究竟是“高中”像“幼儿园”还是“大学”像“幼儿园”?
 
  所以我恳请媒体家长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大家一起来“开方子”:怎么样改变学校“少管就乱,多管就死”的现象。
  在没有更好方案之前,学校还得认真严管。
 
  07家长们,请多给学校一点支持和理解吧,不为别的,为了你的孩子。
  
  我以上这些话,你一、二年里也许是不会理解,真心祝愿你一辈子也永远无法理解。因为当你一、二年后再理解这些话就已经太迟了。
 

 
2007光棍节补白:
  现在圈里夸夸其谈成风了,更多人趋之若鹜于不着边际的话题,或者说越来越主流了。
  像我的这种非主流大实话话题都不屑一顾了。本文的138个点击里,很不好意思地说至少有18个是自己创造的,——每天三~五次打开本文,想看到我期望出现的评论。
  并不是说我说的就一定是正确,你不支持我也可以啊,那么就请你来反对我一下吧。现在,我犹如一个形孤影单的荧荧孓立的“博客光棍”,在这个“光棍节”里我长叹一声:好难受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