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级机构是罪魁?

(2007-08-21 17:13:01)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精品文章★

评级机构是罪魁?

 

    上周四,纽约穆迪评级调低691个由封闭式二按贷款抵押的债券评级,该类债券占美国2006的次按抵押债券的6%;周五,该公司公布检讨2007年次按债券评级方法。标准普尔上周五调低23亿元(美元·下同)债务抵押债券(CDOs)评级,惠誉则在上周三检讨CDOs结构融资评级条件,反映近期房贷次按债券(RMBS)的风险上升。

    不过,评级机构压力再大,检讨再多,也避不过称为“事后孔明”,因为投资者的矛盾直指他们是这场金融风波中的“帮凶”。欧洲金融机构及官员上周狠批评级机构,认为他们对次按风险反应过慢,未有及时发出警告;此外,评级机构被认为正重蹈安然风波一役的过失。

 

中立角色被置疑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片批评声音中,已经不再是评级机构反应过慢那么简单,而是他们扮演的中立角色备受置疑,指责他们为赚取投资银行的更高费用,用尽方法把本来属投机级别(即“垃圾”级别)的CDOs的评级调高至投资级别,涉及包销商角色利益冲突。

    包销商买货,投资者买货,与任何交易一样,最重要的离不开价格。不过,标普的“BBB-”与“BB+”,以及穆迪的“Baa3”与“Ba1”,在一线之差已可以决定债券意义及价格的差别,“BBB-”及“Baa3”属投资级别,“BB+”与“Ba1”则堕落为投机级别。故此作为“裁判”,评级机构对买卖双方和债券定价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些对指责中,发债体大量发债,投资者欠缺眼光都是不能推卸的责任,但评级机构对有问题的贷款高级别评级,也是助长泡沫的因由。《华尔街日报》报道,CDOs的发行过程,评级机构与包销商的“讨论”,是令市场对评级置疑的原因之一。

    首先,包销商尝试把好和坏的债券“打包”发行,但这些债务并不是立即送到评级机构手上作评估,相反,他们在设计结构融资债券时,先与评级机构讨论,确保债券能够获得更高评级。在这个时候,评级公司分别向包销商的贷款公司要求大量数据,然而,包销商的对策则是先在一篮子贷款债务加减调节,以达到评级要求,否则,也将把评级工作转到另一间机构,务求取得较高评级!因此,大部分CDOs的评级较实际应有的为高。

    另一方面,令人置疑评级机构的原因,都是一个“利”字。由于结构复杂的关系,界容融资业务为评级机构带来可观进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相对传统的企业及国家债券评级,评级机构在房贷抵押债券评级的费用收入普遍高约1倍。事实上,穆迪在结构融资业务(包括学费及信用卡贷款等)等方面的盈利近年大升,2006年为总公司带来近44%的盈利收入,较2002年上升37%。

 

相同评级 素质有别

    但是,有投资次按相关产品的对冲基金经理认为,由于债券的结构性不同,即使是AAA级别的抵押债券与传统企业债券并不相同,投资者并不理解两者评级的真正区别,后者不但违约机会相当低,而且两者的AAA评级在潜在损失和流动资金限制方面均大相径庭,故此传统投资者以AAA评级眼光来看两者的特征并不能奏效。由于结构复杂,退休金买家或一些基金经理也依赖评级作为指标,未有太多资源去逐一研究债券的基本因素。

    有分析员认为,目前急泻的是债券价格而非违约率的上升,在忽略次按问题之外,指责评级机构似乎是投资者能够容易卸责的做法,即使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出现问题,引起次按风波的原因并非仅仅他们而已。

 

违约事件或接踵而来

    穆迪评级首席信贷分析员Nicholas Weill承认,评级机构提供的部分次按资料并未如预期般可靠,但穆迪2006年11月已发出初步评级调低的警告,可惜的是,与其他评级机构一样,穆迪未有即时采取行动把评级调低,Weill表示,当其时穆迪需要更多时间观察贷款信用状况是否开始恢复。他坦言,作为评级机构的工作,是因应当时市场提供的数据而作出评估。

    三间主要评级公司备受指责及压力下,今年持续检讨对评估条件,目前估计次按市场的违约会增加且加快,有其是房屋二按的抵押债券。

 

2007年8月20日 《信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