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百 度
文/飘雨桐
安妮宝贝,相信是很多人挚爱的女作家。
当我翻看《告别薇安》之时,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安妮那微疼的文字触动到我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一丝不可名状的情意在空气中脉脉地传递。
张爱玲的苍凉告诉世人痴男怨女的无可奈何,而安妮则提醒我们:爱,不是不可以。但爱也有可能是那断了线的风筝,将远逝于苍穹、飘忽不见。
好长一段时间,忙于在尘世中辗转流连,失去了阅读的所有乐趣。
安妮的书一本接一本地出,我就一本接一本地买。束之高阁的结果便是理所当然地渐渐遗忘。等空闲时光一一回味,惊觉实在错过了太多的精彩。
《八月未央》延续了《告别薇安》的一贯笔调,依然让你在不知不觉下中毒匪浅——而且甘之如饴。
《彼岸花》让我喜欢上那花与叶永不相见的曼珠沙华。从此,“悲伤的回忆”与“永世的思念”如影随形。
在《蔷薇岛屿》里,跟着安妮踏上旅途、边行走边记录。在那片黑与白的世界里漂泊游离,感受那转瞬即逝的心动。
《二三事》则没有看过,对长篇小说我缺乏任何耐心。还是把这本书放在桌上,希望哪天心血来潮会有勇气把它看完。
《清醒纪》是我很中意的小说散文体。那无可追寻的情感从字里行间流淌而出,看起来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般酣畅。
《莲花》,喜欢它的清淡素雅。其间关于心灵历程的描述细致入微: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只是人想要得到的太多了罢。
终于迎来了《素年锦时》。
封面那一团团簇拥的富贵花,看得满眼温暖。许是安妮的生命里有另一个人快要出现的缘故吧?冷色调悄悄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拉家常般的亲切——浓郁的人情味儿弥漫纸上。
大概是我没看真切吧?只从自序中窥见一斑:这一年,我所写的,就是一本这样的书。是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竹棚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静坐着劳作,心里愉悦。那个人绣完了花,另一个人拿起来闲来无事地看。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
是的,时间就这样过去真的很好。可惜并非人人都可以得偿所愿的。
不知道安妮下一本书在内容上会有哪些变化呢?
该把安妮小公主的成长存档在案:什么时候她长了小乳牙,什么时候她会叫“妈妈
”,什么时候她开始蹒跚学步......
期待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