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英语在美国吃不开

(2012-09-04 09:51:46)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国纪实

中国式英语在美国吃不开

 

昨天我在博客公开了我和孩子的英文书信通讯记录后,一些国内的读者不禁大吃一惊。你去美国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说good good study and day day up 这样的中国式英语呢?你这英语也太差劲了吧。

 

没出国前,我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不是good good study and day day up。我之所以在信中和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提这个,这是明显的玩笑话。中国人不挺幽默的嘛,这么明显的玩笑,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用中国式英语幽了一默,我的孩子倒是高高兴兴地买账了,旁观者却拿起了放大镜。我这人胆儿特小,一旦被网中人用放大镜监督,我的心就会咚咚咚咚跳个不停。不是激动,是紧张的。

 

中国式英语在美国没市场,对此我深有体会。你信吗,我比任何人都痛恨中国式英语。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在中国能听懂中国英文老师的英文,但到了美国就不灵了。学问深厚的中国英语老师那么说,美国文盲却那么说。一时间,在美式英语的光照下,中国英文老师一肚子的洋码子,马上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说,中国英语老师不辞辛苦教给我的很多语法,我在美国根本就用不上。而美国人天天唠叨的大大咧咧的英文,我在中国却从来没学过。啥叫文化休克,这就是。

 

简单举个例子,说说中国式英语的复杂和厉害吧。在国内时,我学过“到达什么什么地方”的句型。我的几位英文老师多次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如果你到了小地方,要用arrive at,如果你到了大地方, 要用arrive in. 注意啊,at和in 是不一样的。等我到了美国之后,想用这个句型表达“我到了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却面面相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还差点儿把我误会成火星人。

 

我胡思乱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搞懂中式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巨大差距到底来自何方。或许这种说法是书面语?或许这种说法是美国十八世纪的口语常用表达法?反正在今天的美国,这个句型我基本没听到过。如果想表达谁谁谁到家了,美国人特别懒,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该用arrive in 还是arrive at,只用三个字,回家的感觉便意犹未尽了: I am home(我回来了), Dad is home( 爸爸到家了), Mom is home( 妈妈到家了)。

 

在中国时,我的英文老师反反复复告诉我们,home 是副词,house才是名词。按照中国式的语法教育,I am home 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美国人却天天唠叨个没完。美国人犯了如此大的语法错误,我和谁讲理去?其实咱就是一凡人,又不是什么语言大师,咬文嚼字有什么必要呢。入乡随俗,忘了语法,忘了句型,才是硬道理。

 

在美国飘了这么多年,我早就从文化休克中恢复过来了,实在不想再遭二茬罪了。您千万别怪我狂妄,在我出国二十多年后,如果国内哪位好心的英文老师想对我诲人不倦,我是可以不买账的。为什么呢?中国式英语在美国根本就吃不开。我已经身在美国了,再退回到中国式英语中去,脑袋没进水吧?既然我家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没抱怨我的英文,我就可以自信地肯定,我的英文和美国英语还是基本接轨的。否则,美国老师知道我在担心什么吗?美国税务官明白我为啥向他讨退税吗?美国医生知道我是头痛还是肚子痛吗?反正别人说啥都没用,我家的大学生才是我的美式英文老师。

 

欢迎阅读博主近期被新浪博客推荐的原创(点击标题直接进入文章阅读)

我出国前的“蜗居”

如何打败我的“情敌”?

中国有个“金”学位

这可怎么“整”?(少儿不宜)

美国老师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

中美人民留宿习惯不太一样?

海归孙爱武博士应该先治病后就业

回国杂记(9):回国美容差点儿破了相

美国学校的课外活动班:打字

为什么养了三个娃儿?

中国女性在美国主要从事什么职业?

鬼节前的尴尬

闲扯美国华人婚姻

海归博士之死,到底是谁之过?

印度人的英文真难懂

深刻批判美国的地富反坏份子

海外华人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

怀孕后遇到的尴尬事

“家庭妇女”的幸福生活

回忆儿时的向阳院

对待保姆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美国高二学生的读书单

九十后批评八十后

开学第一天,孩子急哭了

美国的90后,挺难管!

美国也有过硬的算术语文基础训练班

回国杂记(5):最怕发短信

陪孩子回国学中文,值不值?

也说说美国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爱笑

一不小心,我成了美国海关的黑户

孩子见到鬼了?

在美国买房,要注意些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