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 |
分类: Sensual Bluff |

李小龙是MMA综合格斗的创始人,而Fedor是MMA的现任“首席执行官”
我那台早年买的37寸BENQ液晶电视的屏幕左上角不管播放什么内容都有CCTV5的台标,我想大多数沙发体育迷都有这个技术上称之为屏幕烧录(screen burn-in)的烦恼。对几乎所有的体育电视节目都来者不拒是鳄鱼级沙发体育迷的主要特征,他们打开电视的方式一般是直接按遥控器的数字键5而不是电源键。
那么当今格斗沙皇Fedor跟李小龙如何被扯上干系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外网友在youtube上争论Fedor与李小龙谁更强呢?两者体重相差接近一倍。一个是武术界过去的泰斗和神话,一个是当今综合格斗的沙皇。他们的关联在于,李小龙是MMA综合格斗的创始人,而Fedor是MMA的首席执行官(此公已计划挺进另一与日本Pride赛事齐名的北美UFC,第一个送给他修理的应该是43岁高龄的“纯生”Randy Couture)。当然,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线索是:李小龙的忠实追随者,周星星同学在《功夫》的日本首映式上遭日本第一人,柔道冠军Ogawa(小川直也)非礼,而NB烘烘的Ogawa在Fedor面前只坚挺了55秒。
Fedor55秒搞定小川直也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youtube网站fedor视频的跟帖里面,接近2/3的国外网友在讨论李小龙能否击败fedor,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其中又有接近半数的帖子支持李小龙。虽然时空无法跨越,关公也不可能劈了秦琼,况且,作为身价不菲的武术影星,李小龙也许不会冒着破相的危险去参加高级别的格斗比赛。但让人由衷感慨的是,李小龙在全球武术爱好者中的影响力可谓经年不衰。他与前空手道世界冠军Norris在罗马斗兽场上演的终极PK被《黑带》杂志评为人类电影史上十大经典打斗场面之首。成龙跟欧洲轻量级拳击冠军打斗那场更精彩却只能排第二。
李小龙在海外也许被高估了,但在中国大陆却由于种种原因被低估了,MMA的流行让这种估值差距有加速背离的趋势
作为一代武术奇才和创新大师,李小龙对现代武术击技演进方向的诠释:抵达人体的物理性能极限(无限为有限),这话在IT人眼里更像是对肉体性能的一次超频,正如电脑DIY玩家冒险加电压超频CPU一样。即使是对李小龙持怀疑态度的部分西方武术爱好者,也很少有人怀疑这个瘦小的东方人作为当代MMA技术开创者的宗师地位。三十多年过去了,李小龙留给国人的印象依然只是强烈而模糊的赞誉,甚至夹杂着很多疑惑和矛盾的情绪——李小龙为Kungfu作出了哪些贡献?他能击败国内的散打王柳海龙吗?为什么在世界顶级的MMA赛事中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央五的《武林大会》已经充分展示了中国武术套路与实战格斗经验的严重脱节,在巴西柔术一度统治UFC,日本柔道和泰拳在Pride和K-1等顶级综合格斗赛事中崭露头角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用“强身健体”来为中国武术的衰微和自闭来开脱吗?当大家争论One inch pouch(寸拳)是否实用时,李小龙说,明天就有人能发明比我更高明的拳术。(事实上Bruce在被一柔道高手Choke之后立刻反思并在截拳道中融入了一些缠斗技巧)。所幸的是,在银幕上我们看到甄子丹新作《导火线》已经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套路,大量揉入了MMA综合格斗技术,但愿在竞技场上,我们的散手运动员能主动吸收MMA的精华,体质已经不再是中国武术运动员的借口,克罗地亚议员CroCop能轻松TKO比自己高出20cm的大重量级选手,其艰苦训练出的左扫腿冲量据说可以达到令人成仙的1700磅,而柳海龙同志的“柳腿披挂”似乎从来就没有KO过对手(街头混混除外)。
克罗地亚议员Cro Cop(拍完电影后状态下滑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