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随笔/感悟黎子流老市长广州地铁忘恩感恩 |
分类: 新闻故事 |
老市长乘地铁无人让座让我心寒
你可以谁都不让座,就是不可以不让座给老市长黎子流。
没有黎子流,就没有广州地铁。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做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外出开会三天,回来便恶补读报这一课。一个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广州七旬原市长乘地铁无人让座》。新闻说的是老市长黎子流,还有原副市长刘念祖,在拥挤的地铁上站了十多个站,却一直没人让座。
也是我多事,想看看网民怎么看待这事。在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这些网民最活跃的地方,同题新闻帖子果然挂了上去。然而,不看犹自可,一看火遮眼,什么莫明其妙的跟帖都有。随手摘两条如下——
“看看你治理下的子民的素质。就知道自己只讲政绩的工作有多么失败了吧”;
“看起来精神很好,有让别人让座的必要吗?回答是,这样的我也不会给他让座,看起来比我精神”。
够了。有些甚至是恶毒伤害老市长的垃圾帖子,我除了叱之以鼻不想再说什么。
其实,读报上的新闻,我更相信好些人当时之所以不让座,其原因是不认识我们的老市长。近几年来,到广州工作和生活的人(姑且称之“新广州人”)越来越多,没有谁不会感受到广州地铁给自己出行带来的莫大方便。别的不说,在“新广州人”较多定居的海珠区和番禺区,因为地铁的开通,使他们一拨拨地把家乡的老父母都接来居住,以表对养育之恩的报答之心。
感恩文化是网上最近热说的话题之一,由此,我很想给那些不让座给老市长的人的一声忠告:你可以谁都不让座,就是不可以不让座给老市长黎子流!没有天哪有地,没有父母哪有你,没有黎子流哪有广州地铁?!
广州建地铁,是一个从上世纪50年代就说的话题。那是非常漫长的一个筹备日子,前后历经30多年,一直都在议而不决的过程中。若不是黎子流上任后的果断拍板和机智运筹,事情还不知会拖到何年何月。
可是,黎子流乘地铁无人让座的新闻让我读之心寒,由此折射出的,是一颗颗忘恩负义之心。不懂得感恩,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再说说我读报读到的一则真实故事吧——
有个穷学生因为父亲车祸交不起学费了,就这样看着孩子辍学吗?当老师的,于是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垫付了几个学期。穷学生后来也混出了个人样。若干年后师生在饭桌上重逢,可那学生连给老师敬酒都不干。饭后,那学生是这样解释的,“当年我到老师家里,老师从不请我吃饭,根本就看不起我嘛!”
读之,无语,几乎气噎。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做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延伸阅读]
广州七旬原市长乘地铁无人让座
2007年11月01日 10: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讯记者邝穗雄、通讯员叶世光摄影报道:昨天一大早,市民王姨乘坐地铁一号线,看到两位穿着普通的老人家本可免票却还是掏钱买票入闸。很面熟呵,在什么地方见过?想了好半天,才认出是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和原副市长刘念祖。
车厢里塞得满满当当的,两位老市长一手拿着资料,一手抓住扶手站着,周围坐着的年轻人或看报纸或听MP3,却没有人站起来为二老让座。两位70多岁的老人(黎老77岁,刘老74岁)在拥挤的乘客中,一直站了十多个站,又换乘二号线。
黎子流与刘念祖手里拿的,是他们自己手绘的地铁图纸。两老人专门来“坐”地铁,考察地铁现状。
一直站着,两老人手扶把手与市民交流。一位名叫阿卫的市民说,没有黎市长,广州到现在还没有地铁呢。黎老说:广州地铁是1993年开工的,我都感觉到惭愧。我后来去了莫斯科得知,莫斯科在1939年就动手搞地铁。我们还在自吹自擂,你看,1939年和1993年,很风趣的数字,说明我们非常保守。“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出二号线,两位老人步行到正在建设的中山八路、大坦沙两处地铁枢纽站考察。转而再到珠江新城地铁站,仍然站完全程。到了体育西站,有地铁公司的干部认出了老市长,立即要报告上级以便作特别安排,被黎老制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