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中之游】⑿我在屯堡看军傩地戏——天龙屯㈢

(2009-05-25 07:23:07)
标签:

老杨

旅游

摄影

风光

地戏

云峰八寨

天龙屯

安顺

贵州

分类: 老杨旅游摄影

 

我在屯堡看军傩地戏

——天龙屯㈢

 


     “屯堡文化”是明代西南军队屯田制的产物。但是,屯田制并非明代的专利,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汉文帝即有募民实边之举,汉武帝、汉宣帝皆使用军队屯田戌边。在我国的历史上,历代都有不同规模的屯田,被统治者认为是加强边防、绥靖一方的良策。明代在西南的屯田制是为了解决远征军的给养,达到长治久安,才“遣汉制夷”。大量的征南军队和江南移民的到来,这对巩固明廷,开发西南,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明代的屯田之举,才有了今天灿烂多彩的“屯堡文化”。屯堡民间艺术极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是“戏剧活化石”地戏。地戏顾名思意就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其实,军傩起源于宋代,而傩的历史则可追溯到远古的殷商时期,那时傩是一种祭典,一种祈神佑福的方式,最早专司傩仪的是殷代的“方相式”。随着历史的变迁,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屯堡人娱神娱人的地戏。地戏演的全是忠臣义士,演的全是报国杀敌的英雄故事,因此,地戏又是武戏。地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唱和舞。地戏的演员头戴精美的“脸子”,腰围鲜艳的彩裙,身背战旗,持戈扬戟,在一鼓一锣的伴奏下着粗犷、原始、拙朴的跳跃,间杂高亢嘶哑的唱腔,远古战争的场面历历在目,演员由人而神,观者的思绪已飘向历史的空间。屯堡的地戏是一场接着一场,只要有游客,地戏就一场接一场地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进新疆   探秘魔鬼城   那拉提草原   夜宿中哈边境   迁徙故事  新疆仙境

走进黔中   云山屯故事   木寨风情   探秘天龙屯  看军傩地戏

世界第一拱桥  中山古镇   东溪古镇  塘河古镇  福宝古镇  走马古镇

武隆之游  赤水之游  潼南印象  文殊坊  偏岩古镇  丰盛古镇  西双版纳

龙兴古镇   香港印象   澳门印象  华岩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