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贫困山区中学生活危改搬迁资金救助求援 |
分类: 人文故乡 |
风中 的 孩 子
九月,教育局局长亲自策划一个报道扎根边远乡村、工作20年以上,为衡南教育事业艰难中崛起、奋斗中发展、前进中创造辉煌业绩的优秀人民教师感人事迹的栏目《力量》。带着无限的崇敬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与节目组全体记者奔波在衡南大地的边远山区水乡。9月21日,我们来到山腰飘着云岚、山顶沉在雾海的铁丝塘镇,这里唯一的一所中学——铁丝塘中学。
山路弯弯,分不清东西南北;密林深处,一所学校孤单兀立。没有校门,一个大大的操坪敞开泥土的胸怀,显示山区唯一的富有。第一排房子就是学生宿舍,时值中午,孩子们在午睡,我走进一看,一个孩子就睡在窗前,裹着毯子眼巴巴地望着我,窗户开着,窗架摇摇晃晃,玻璃几乎全碎了,有的支着尖角在恍着寒光。孩子紧了紧被,目光暗淡着,我的心一阵发紧,我悄悄问他:你冷不冷,小朋友。他亮了一下眼,默不作声。我再轻轻问,他想了一下:有点……晚上好冷……。他转过身去,小背影也有些黯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个孩子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要是我的孩子睡在这里,我的心会不会流血,他们也是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父亲母亲的心头肉,就因为他们生长在山区,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山里的孩子全都睡在风里!我含着泪水,颤抖着按下快门,多么盼望一双有力的手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风中的孩子
学生宿舍是危房
有多少双鞋就有多少个孩子住在这里
少年识得愁滋味
静静的大山睡着大山的未来
初三的孩子3个人一张床
孩子们很乖,挥挥手,不敢起来
睡不下,孩子们轮流睡
床边就是洞
初一的孩子4-5个一张床
房顶大洞赫赫
何时才有宽敞的宿舍
初三女生宿舍潮湿又拥挤
宿舍走廊顶棚随时要塌下来
狭窄的洗漱池
花样年华伴随苦涩
下 水 道
没有一条像样的门
危房怎经风吹雨打
记者也是一边流泪一边拍摄
校园唯一的风景
唯一的娱乐
老师三代同住15个平方
老师一季的菜肴
老师宿舍也是危房
树荫下的教室也是危房
什么都靠老师手写
孩子们唯一能听见山外声音的地方
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
食堂仓库也没有玻璃
食堂是个大敞篷
孩子们买饭的地方
洗
水
水
搞 卫 生
伤透脑筋的校长
孩子们喜欢山外来客
师生亲如兄弟
一筹莫展的教育办主任
为了大山里的孩子和大山的未来,铁丝塘中学必须搬走!铁丝塘镇山高林深,除了树木就是竹子,没有其他特产,经济十分落后,镇里对唯一的这所中学搬迁拿不出钱来。教育局先后拨给危改资金45万元,教育办想尽办法筹到几万元,凑齐50万元,在离现校址15公里的铁丝塘镇附近的铁市村建起了教学楼毛胚房,尚未装修。可是硬件设施投入要280万元!280万元,对于山区铁丝塘,无异于天文数字,痴人说梦!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所老师和孩子都睡在危房,睡在风中的学校,却涌现了出席省、市、县的优秀人民教师!铁丝塘中学现有在校学生800余人,老师40多人,年轻的小伙子不愿到这里工作,这里太苦,没有姑娘肯嫁到这里来,是因为山里人的纯朴、教育办的苦口婆心、孩子们渴求的眼睛留下了这些山里生山里长、痛着山里穷、盼着山里富的老师们,他们竹子一样坚强的毅力扎根下来!每一年,就在这样简陋的设施,贫苦的环境中原始般的教书育人,他们竟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创造了艰难中的光荣与梦想!今年夏季,他们学校初三180人参考,近40名学生考取重点高中,其他孩子几乎都升上普通高中。
一个困境中奋起的集体值得我们敬重!值得我们关怀和帮助!请帮帮风中的孩子!让我们共同给予铁丝塘一个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