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无涯.行] |
有关巴巴寺的一切,是我的摩的司机告诉我的.
历史上阆中曾一度回民聚集且势力强大,汉人受其欺压,后来经一个神算子的指点必得在巴巴寺对面的山上修一个奎星阁,所谓奎星照巴巴,以此才能镇住回民的气焰.
巴巴寺就是当地回民的清真寺.座落在城中.要不是摩的司机告诉我,我也不会看到这样一个地方.这就是接触当地人的好处,可以找一些一般游人不易知道的地方.
巴巴寺大门
从大门看不到清真寺庙,门后一片荒芜.高大的树木摭挡了阳光,小石阶路傍一座座坟墓紧紧相连,以为只是一座坟场.
哈公银喜与哈母蒲秀珍之墓
沿小路走入树林深处才会看到寺庙围墙,清真寺出现在眼前。
它其实就是几家回民居住的院落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
然而这里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一堵墙就是中国建筑里的照壁吗?我不知道,观其墙面的雕刻为山水图案,与常常在佛教圣地看到的照壁上的图案炯然不同。
巴巴寺
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自然与佛教不同,其色泽不是浓重的朱红,而是清淡素裹。不崇拜鬼神之说而只信奉真经的清真寺里绝不会看到大佛寺里那些神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清规戒律不同的饮食起居,旅行使人看到更多种不同的生活。
站在这扇大门有一种想要进去的欲望,探头观察,太黑,从阴暗的屋内缓缓转过来一位长须老者,他摇摇头不让进。尊重另一个民族的习惯是行走之人必须要牢记的,我没有进去。
77岁的回族老人
吹雨花香
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又暗藏着我用过的论坛网名,喜欢!只是大门紧锁不知门内是什么样的。
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紧挨清真寺的这一排小墓,从其长度来看应该是小孩子的墓。小小的整齐地排列在这单独的一块地方,夭折的生命是那么脆弱。
多亏了打摩的我才能来到这个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