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2007-04-02 14:08:14)
分类: [无涯.行]
   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座落在山顶上的白塔,但要上去摩托车只能行一半的路程,摩的司机陪着我一同蹬山,这看似不高的小山蹬起来还很费力.由于相对高度落差较大,梯阶几近垂直.走起来明显觉得气喘吁吁,才发觉体力差了许多.上几梯息一下,摩的司机很得意地一路介绍着阆中的风土人情,什么阆中八怪,什么奎星照巴巴,虽然说的也四川话,但夹杂着阆中方言有些还是没听明白.
 
    路边春天的小花恕放荒野,阆中市全景逐渐在视野里开阔起来.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路边小花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白塔山上观阆中全景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明代白塔
 
    远眺白塔明显是修葺过的,外壁墙面白净如新,四周栅栏完好无损.近得塔内却是另一番陈旧的"内脏".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塔内弦转梯阶
 
    塔内墙体呈浅灰色,斑剥的痕迹历历在目,刻满到此一游的字迹.拾阶而上估计最多达塔高三分之二的地方便无路可上.塔内层层一样,无一雕一刻,塔心有些层有一空洞,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甚至想要找到残破的佛像雕刻之类的痕迹也见不到.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从塔洞望阆中城
 
    佛塔不见佛,我装神弄鬼一番...而远望塔外天空,别趣已远心如何?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白塔寺内只我一个游客,除了守门的有几个当地人围在塔下饮茶聊天.塔后的庙宇与塔身呈鲜明对比,不仅陈旧破败,布满尘埃,雕梁画栋俱漆落陈斑,蛛网灰灰.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塔内寺庙一角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一个梁柱一扇花窗,陈旧的历史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滑落着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如果它是一个蜘蛛精的话,也许可以告诉我一个又一个这里发生的故事.城中人,尘中世,如网结心自沾灰.放得下,放不下,丝网处处绕心围.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从塔寺内走出,摩的司机座在一棵大树下看报乘凉,第一天出门气温凑然升高,如夏季三伏般酷热.背着行囊的背心已被汗水湿透,一边同他聊着阆中一边往来路回转,摩的司机倒是健谈,仿佛要把阆中所有的地方都带我走完似的,这儿那儿不停地说.看看时间还没到一个小时,我催促着他快走前往唐代石刻.
 
唐代石刻与明代佛塔隔座山梁毗邻而居,丘陵小山并不高大,绕山路也不太远.只是宗教气氛炯然不同.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小径曲幽,绿树红花争辉相映,似公园一般的感觉,而藏在曲径深处的古佛残庙就略显荒凉。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宋代石墓群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杂草和残破的雕像增加历史的沧桑感,也只有这些壤嵌在山壁上的东西至少还可以残存着这么一些轮廓,而墓群内部已是空空如也,留下空白给后人遥祭与沉思.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曾经这里埋葬的是什么人?他们什么样?千古迷团只有史学家们才能解说,但这里未见一字说明!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这一个石狮孤独于此,不是正面虎视,而是侧眼斜看,缺少狮的威严,神情较为古怪.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这些东西就这么出现在眼前,破损不堪,又无说明,不知道是什么.只不过想想它历经多少风吹雨打才存留到现在,而人呢?若干,几十年后,灰飞烟灭,与之相比人的一生真是短而又短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这些当年鲜艳明亮的色彩已经退去了,这些精雕细刻的图案也在逐渐地磨损消失,这些东西既不宏伟,也不壮观,却栩栩如生,写史明世.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一群从成都来写生的学生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这些东西在我和他们的眼里有什么不同呢?或者他们更注重的是实物、是线条和弧度,他们是用眼睛来看的,而我是来挖的,挖空心思想它后面的故事与历史。
 
也许这个女孩也在想?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这样一个简易房也可算作殿堂?观音普萨大慈大悲想来不会计较?而那些塑料的花花更显得失了庄严多了花哨,和不远的庄严大佛殿并列一处。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唐代大佛
 
这尊释加牟尼座像,成像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前,公元809年,至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敕名永安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因与皇家陵名相犯,敕改名福昌院至元代。其高9。88米,佛头有螺纹,面容端庄,头部后面有火焰纹青光,大佛两则龛内刻有小佛4700多尊,每尊高10厘米,均座莲台,排列整齐。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在楼阁上拍摄的大佛
 
进到庙里的时候就看到右边有楼梯可上去,问守佛的大叔,是大叔而不是大师,这里看不到和尚,守寺的大概都是些居士吧.大叔说:
不行,上去是犯法的!
恰好此时从楼道下来两个小伙子,见他们都能上去,我笑着对大叔说:
我今天也犯回法!
不等他说话我噔噔就跑上楼道,走上去才发现顶上是个木板盖着,得掀开钻上去.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揭开木板我跑上阁楼,大叔在下面不敢叫,许是大佛面前不得高声喧哗吧.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在楼阁里的木质书柜里排放着许多用红布包裹的经书,大叔就站在梯子最下面望着我,既不上来逮我也不说话,我朝他笑笑,在阁楼上站了好一会儿.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从高处府视这座殿堂那些垂悬在半空的塑料花草把这座庄严的大殿装饰得红红绿绿的.
 
晴空路上之蜀道行(二)--明代白塔与唐代大佛
 
大佛巨大的身躯给人一种压力.这是佛的力量,还是人的力量?它一座千年之久,以慧眼渺视世人,受人朝拜,无声之惮语藏智慧隐玄机,那一个世外仙境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信与不信,我们都在这个尘世活着,就算在佛前苦苦求得千年,摆脱慧悟谈何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