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农教授的《语音学》

(2010-05-27 08:08:40)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杂谈

知识/探索

分类: 汉语方言学

朱晓农教授的《语音学》

辛世彪

 

《东方语言学》第6辑(2009年12月)刊登了本人的“关于白保罗Kadai语的译名问题”,但这个杂志迟迟不寄样书来,我索性自己买了一本,结果读到同期港科大朱晓农教授的“论阻音”。我想象不出,有谁能写出比这更好的文章,把有关阻音(obstruents)的问题说得那么丰富、透彻,让我收获很大。很多语言中的塞擦音,我自己也能模仿发出来,但描写起来却很困难。反过来,不同语言中描写一样的,发音却未必一样。比如有人描写的泰语中的舌面塞擦音,所用音标与普通话的一样,但实际读音大相径庭。朱老师此文说,在这个部位有很多音,这就让很多疑惑解开。很少能读到这样精彩的论文。以西方语言为核心制作出来的国际音标,实际上是很有局限的,很多音只能用附加符号标注,因此它自身也在不断改进。

我发现此文是一本书稿的一部分,于是写信问朱老师此书叫什么名,将在哪里出?朱老师回信说,此书叫《语音学》,已经上市了。上当当网搜索,果然在售之列,商务印书馆2010年3月出版。立即订购2本(给我的学生也订购一本),快递不日寄到。精读了绪论章,又浏览了全书,感觉写得通透、大气,材料丰富,汉藏语言研究中语音学疑难杂症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说到了,实在是一本高质量、精湛的语音学著作,是我所见最好的语音学。更可贵的是,作为一本高难度的技术性专著,此书没有大而无当、吓唬人的话,但却旁征博引,风趣可读,实在是上乘之作。

朱晓农教授的《语音学》

朱老师精通音韵学、语音学,又懂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注重方法论的探索。这些年他凭借精湛的实验语音学技术,做了大量田野调查,有很多真知灼见,发前人所未发。他既不像奥哈拉(Ohala)闭门做实验,又不像赖福吉(Ladefoged)忽略样本丰富的亚洲语言,他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人“语言的语音学”中的很多不足,丰富了一般语音学的普遍理论,他的成就是世界一流的。

朱晓农教授的《语音学》,不仅每一个学语言学的中国学生应该好好读,学语言学的西方学生也应该读。我相信此书的英文版不久也会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