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2006-11-05 17:34:35)
标签:

襄樊

樊城

陈老巷

历史文化名城

摄影

分类: >>踪迹·行行摄摄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11月5日上午,襄樊三家最有人气、最具影响的民间论坛联手组织历史街区摄影活动,50多名摄影爱好者通过网络走到了一起。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活动的起点,是樊城东风路中段的清汤小摊。早上8点,带着各式武器的摄影爱好者就围拢在这里。老王家清汤做得再好,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能一下迎接这么多顾客。老人站在三尺摊前,将下料、起锅、调料以及应接不暇的提问做得像篇完美文章,一手利索好活儿看起来不像年逾古稀,而这种近乎机械的操作,他经历了整整50年。如今,这个闻名两城的清汤小摊由老两口和儿媳三人操持,一如他年轻接手时那样红火。
  不过,由于拍摄人流过于集中,王家小摊着实忙活了一阵,这让常年的熟客不耐烦了。一个端着搪瓷饭钵的阿婆甚至发起了牢骚,抱怨香油太少、胡椒太浓。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抚州会馆的清晨是寂寞的,这个在鲁莽拆迁中幸运躲过劫难的门楼见惯了江水的涨落和江面的船帆,几乎成了颓废前街不灭的精神象征。两年前的春天,沿江大道东头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门楼也被野花装点得诗意盎然。如今,垃圾堆得老高,当镜头穿越花花绿绿的垃圾袋时,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让历史蒙羞的,仅仅是一堆无主的垃圾么?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抚州会馆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这里的居民也依然保持着友善的心。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尽力帮助那些慕名而来的陌生访客。这是一种有力的注解,为什么抚州会馆背阴的戏楼能完好保存下来。
  城市的发展应该好好学习这座破落围院传承维系的奥秘,这些临江而居的寻常百姓,无限期等候着拆迁的命令却没有透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露半点惶恐。门口木讷的木马,在深秋暗淡的阳光里给人鲜亮的启发。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陈老巷,是这座千年古城无法愈合的伤痕。多少年来,残喘在存废争端中的历史老人正在快速消失。富于讥讽意味的是,这条老巷在政府的坚定规划下坚定地改变着面貌,多家小型养老机构里飘出的异样味道,就是陈老巷的历史气息么?
  这个在巷口等候阳光的老人注定会失望的,阴晴不定的季节,风有些凉了。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陈老巷古旧房子的面貌依然没有改观,这让始终关注它的人感到失望。墙角夏日的青苔依然清晰可见,老屋的积淀依然是温暖的。
  这个纤细水管的源头,就是巷口尽头数十米外的汉江。几十年来,老巷的脚步难道只在这个距离徘徊么?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对襄樊来说是一种象征,他和他身后的人群为环境与生存代言,不辞劳苦。
  走出陈老巷,沿路走过磁器街。他站在如今的襄樊二中门口提醒大家,二十年酸雨侵蚀,让山陕会馆的青石雕变成了灰白色。在人们心底,伴随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到底有多么严重?
  
让我们穿越时间的河流
  此行最后一站,是水星台小巷尽头的定中门城楼遗址。在巷子入口,我们发现了这个快乐的面人匠人。匠人,曾是江湖的惯常称谓,在我们眼里,他是值得尊敬的。
  在浮躁的微利时代,即使小资情调泛滥成灾,也没人愿意重新捡起这种无法进行标准化复制的玩意儿。我们与几乎失传的手艺重逢在熙攘的街头,仿佛重回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王姓老人不知来自何方,他为时尚的年轻人送来了童年,他是幸福的
。■

 
 
 
 
 
  阅读链接:活在前街:妓女、嫖客及其他 [中山前街,这个即将从城市新版地图上消失的街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