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数民族为什么喜欢文身
所谓文身,就是在人体上用锐器刻上图案,让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不褪的花纹。由于所用颜料多以黑色为主,如墨行纹,故名文身,亦称纹身。
文身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习俗。《礼记·王制》中记:“东方曰夷,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这是有关文身的最早的文字记载。《礼记·王制》成书于春秋,由此可知,远在西周时期,活动在我国东部和南方的古代少数民族就已经有了文身的习俗。
由于民族或地域不同,古人文身的图案也有所区别,主要有“龙蛇”、“鸟翼”、“树木”、“花草”等。而文身的部位几乎遍及全身。
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文身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图腾崇拜说
图腾是原始的宗教形式。古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亲属或其它的特殊关系,并将这种动物或植物视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加以崇拜,并刺在身上以求保佑。
华美说
《蕃族调查报告书》中有许多关于台湾少数民族以文身为“华美”的例证,他们认为,身体被刺纹的部位不长毛、不生皱纹,能够保持青春的美,文面是一种最讲究的装饰。据《西阳杂俎》记载,唐朝时期,文身曾盛极一时,当时不仅有专业的扎工,而且,在市场里有专卖扎刺的工具,甚至还发明了黥印。印上有许多针,需要什么图案,“随人所欲”。
婚姻说
在高山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远的古代,一块巨石变为兄妹二人,长大后,他们相爱了,可是,因为兄妹属同祖,不能结婚。为了骗过天神,他们便以墨纹面,才得以成婚。之后,男女成婚就开始文身。
在黎族,文身尤为特别,远古时代的黎族人把文身视为成年的标志,只有经过文身的人,才有资格谈婚论嫁。黎族妇女在婚姻的不同阶段要依次纹饰身体的不同部位,而且,随着年龄变化,文身的图案也有相应的规矩。
记功说
台湾少数民族文身习俗中,一般都规定,只有那些经过成年考验,并对本氏族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男女,才有文身的资格,而且所刺花纹的部位、图案是根据贡献大小来定的。所以文身就成了显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区分一个人贵贱贫富的标志。平民百姓要想文身,必须花大量的银子才能买到文身权,并要经过贵族的批准。(绿浪萍踪整理)
朋友参加了有奖活动,请大家投票支持!感谢!
投票
===========================================================================
清朝时期皇帝老婆们的工资待遇 “混帐东西”指的是什么东西?
最具传奇色彩的晚清名妓赛金花 死于一碗乳浆的战神李存勗
“徐娘”原来并无“风韵”
“傻瓜”本是诚实勤劳的人
你知道“敲竹杠”的来历吗?
杨贵妃喜吃的荔枝来自何方?
为何把人的脑袋称为“首级” 惊天大揭秘!耶酥是咱中国人
中国历史上的四位“花木兰” 清朝时期“兵”与“勇”的区别
夫妻之间为何称“丈夫”或“老婆” 男女入洞房前为什么要“拜天地”?
京津大盗调戏慈禧太后 屈原死因:与楚怀王的宠妃通奸遭谋杀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究竟是谁?
“溜须”与“拍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