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新
首先向网友汇报一个问题,我将十分著名的那条熙熙攘攘赶集的、有小楼、有中共党支部的那条东西大街(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统统看做小楼村的了,我没料到与“尧沟”这个地理名称有关系的村落本来就离得不远,更没料到与“尧沟”这个地理名称有关系的地段早就融为一体,即使本地人也难以明确区分了。
在拍完小楼村的两个亮点(昌乐县第一个党支部、好儿媳田秀华)之后,我误以为十字路口西边的东西街道依然属于小楼村,其实我已经进入“西大街”了,这要感谢我遇到的一位大嫂,是她告诉我“这里不是小楼,是西大街。”已是傍晚时分,西望这条街道老远老远呀,给自己打了打气,还是拍完吧。于是,就有了8月9日的第一部分图片。
第二部分图片已经是8月11日了,仍是一个傍晚。是尧沟社区王令军陪同我采访的。步行去了西大街支书刘美善的家。支书刘美善提供了不少生动的内容:譬如有个日本鬼子新买了一把东洋刀,为了“试刀”(看看这把刀锋利不锋利),将小楼的村民刘悟孝砍了头。可见日寇的霸道和残忍,对于中国人,他们从来都是心狠手毒的。再譬如土匪头子康代武民国时期以此为巢穴,祸害附近青州、寿光、昌乐三县,解放初,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镇压,永远滴消除了匪患。
西大街村风民风不错,村民对于敬老养老丝毫不打折扣,特举一例,78岁的村民刘龙福,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很孝顺。具体来讲,“孝”多表现在“物质方面”,“顺”更表现为“精神方面”,这两个方面刘龙福老人的长子刘凤祥、次子刘凤吉、女儿刘凤玲都做得很到位。当我一进刘龙福大叔的家,我就立即感觉到了——这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西大街,行政原属尧沟镇,后属宝城街道,今属宝都街道。明朝中期,董、刘二姓在此开设店铺,形成一条商业街,又处尧河西,故而取名西大街。
西大街现在的姓氏:人数多的姓为聂、刘,其余是董、周、齐、王、程、郭、赵。
(一)8月9日傍晚采访图片
1、给这位大婶拍照。
2
3、向西走了一段之后,回拍。
4
5、因为这儿建了一座二层楼,形成了一个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