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神韵的高崖街

标签:
高崖街神韵古槐古街古楼 |

(原创图文)神韵的高崖街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 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20/003900.shtml
古槐
据史料记载,该阁始建于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由本村监生秦东周负责等建。后秦东周去山西省襄陵县任职无人负责,该阁的建设一拖再拖。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年),才由秦东周及其长子庠生秦登云,次子秦登龙合力修成。阁成之后,请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孟煦撰写碑文,勒石铭志,明天启二年(1622年)时任鸿胪寺天坛主祭赞礼的秦登龙再次修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尔谦率众再次重修,郡增生秦价撰写碑文。
该阁三间二层,依街面南,底层中间有一大型圆门,可通往阁前院落。上楼阶梯置于阁之西端,临街北向,由此拾级而上,可直达二层楼上。三间楼面,宽敞明亮,中间塑有观音菩萨金身,东西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等众位神像。阁之东端是一钟楼,内置一人多高,两楼多粗的生铁铸钟一口,每逢香火盛会,钟敲声鸣,远播数里。阁前院落,内置香炉,灰池及粕树数株,石碑几幢。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疏于修葺,阁东钟楼已不复存在;因村庄建设,观音阁地面又垫土增高约一米半,中间圆门不再通行。幸有村民保护有加,两方石碑保存完好,神像重塑。逢农历正月十五,六月十九、十月初五,香火会时,四邻八乡善男信女聚于此地,祈福求安。(昌乐文物普查丁露刚)
今高崖庄吾祖居也。总角时,从先大人适其地,见有翼然临于水际者,为观音阁,独当前面,与居楼对峙,屹然为一屯之镇。窃谓,有此庄不可无此阁,阁与庄是当并垂永世者。然犹未知其建何年。自及读前给事中念野王公与黄公五云所撰碑记,乃知为吾六世叔祖襄陵公所创建,其子鸿胪公所重修者也。记中所栽几于语圣矣。然于人情震荡之余而推神遭设教之意,崇明祀以格愚顽,构杰阁以昭来许,俾世世子孙有所惕而不敢为非,固公贻谋佑启之深心。其事之有无可勿辨,而修茸之,在后人不容已矣。故阁之建在万历之初,未四十年而圮。鸿胪公鼎新之,述公之事,继公之志也。自天启乙丑迄今几百年,变经苍桑而此阁巍然独存其间,当不知几为整顿,特未勒诸贞珉耳。洎戊辰大侵以来,邑里萧条,未及修理,遂渐至倾圮。族人咸有重新之志,但董事者无人。有族弟尔谦,为襄陵公七世孙,慨然承其事曰:吾族既乐捐资,则督理之任余奚以辞。因各量力解囊,议定修复,且遍谒好义之士,劝其出金相济,通计得钱如干缗资。以庀材鸡工,易其粱栋榱桷之挠折者,补其盖瓦级之崩坏者,绘画其丹漆黝垩之漫患不鲜者。自乾隆丁酉七月六日至己亥三月望日,工用告竣,伐石请纪。成事是后也,余既嘉尔谦能董其成之,喜阖族乐输其费,前人之志事,群相继述,是固吾族之盛兴也。因为序其颠末,俾鑱诸石,庶后之人现于是而知庄存阁不可使废,是予之所厚望也。
郡增生秦价 撰文 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九月 之言 重建
资料来源《鄌郚文史通览》
高崖村位于山东省昌乐县城南部40公里的高崖镇,高崖村历史悠久,有历史记载的可追溯到800年前左右,村中曾有众多历史古迹,但由于历史自然淘汰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扩街工程,几乎消失殆尽,唯有700年历史的观音阁和老槐树以及残存的古村墙还能印证其悠久的历史。
目前拥有三个村支部,高一村,高二村和高三村,原昌乐二中位于村北,但后来迁至鄌郚,变为昌乐三中。
高崖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昌乐、临朐、安丘三县交界处,所以,只要走两公里路,就能穿越三县,加之有发源于沂山的汶河和沂山余脉的保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着名的高崖战役,其中炮轰明楼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也毁坏了重要的历史古迹。省道潍(坊)蒋(峪)路从村中经过,南可通安丘,西可通临朐、沂水,北可通昌乐、潍坊。
此文在昌乐传媒网的网址:http://www.clcmw.com/clcmw/shdhh/2012/06/20/0039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