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徐竟成先生(三)

标签:
徐竟成先生营陵八友书画集宝石城文艺出版自序 |
我将三年前写徐竟成先生的草稿反复阅读之后,才觉得给大家写评不是容易的事儿。特别是书法、绘画、治印,我是门外汉,尽管我的初稿用了不少华丽辞藻,但连“管中窥豹”都算不上,汗颜哪!不敢发了。
今日上午,葛有德老弟来电话,邀我到南郝一游,头顶烈日,身冒酷暑,连拍数个村庄,回来后,匆匆寻找有关徐老的资料。还好,终于搜得昌乐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赠我的《营陵八友书画集》,还有《宝石城文艺》2004年第4期第72页里的《徐竟成诗书画印选》之《自序》。虽然徐老《速写作品卷》、《诗词手稿卷》、《书画篆刻卷》分别有《自序》,但当时并未考虑到徐老的一片苦心。这一会儿从《宝石城文艺》里再读,方知徐老《自序》之谨严,故而键盘频敲,打下有关诗词的一段。我为何单单打下《徐竟成先生诗书画印选》《自序》中关于《诗词手稿卷》第三自然段呢?可能与我也时常研习近体诗词有关吧?
现引如下:
“作诗填词,学无止境,研习日久,愈知其难,深感古人之成就,果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格律诗词是传统文化之宝贵遗产,理应继承、发扬,但因其格律严谨、辨声、叶韵、练字、对仗,均须循规蹈矩;讲究繁琐,戒律殊多,遂常使后学者却步。况且,上述功夫并臻精熟,如无全面的学养,敏锐的悟性以及鲜活的激情,依然难成佳构,这也令初学者畏难兴叹而不敢问津。宋代大诗人陆游《示子聿》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句,所言极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然后知不足’。我常怀读书少、修养浅之恨。每当诗情涌动,辄因词鄙义拙而致搜肠刮肚腹中空。不得不熄灭文思,搁笔作罢。此时,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感触良深。对于诗,毛泽东也曾说:‘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足可证卢诗之感叹不谬也。回忆我萌生学诗之念,刚过不惑之年,悔于未能早知其弊,致使误入歧途。结果,一经涉足,即难以自拔。只有知难而进,去品味推敲之苦,去寻求推敲之乐。”
从徐老对诗词认识之谦逊,足见虚怀若谷;而从徐老对诗词研究之精深,更可证诗词大家之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