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010-03-01 14:28:39)
标签:

目光所及

青州市

谭坊镇

夏辛村

大集

分类: 文辛随笔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庚寅年春节(十八)

 

                刘福新

 

昨日正逢夏辛庄大集,溜达了一会儿。心生不少感想。

这个世界就是变化快,连带着我们思想也不由得跟着变化,适者生存,却是永远的真理。这就是人生。生活不会像戏曲里的人物那样,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丝不乱,有章可循。生活中的章法,是每个人在摸打滚爬中,不断地探索与摸索中得来的。世界是多层次,也是多角度的,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虽然有幸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又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生阅历,这就酿就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思想。但也正如人流如织的闹市上,我们不能想象,让如此众多的人,同时身着同样颜色与式样的服饰,该是怎样蔚为壮观的一道奇丽的观景呀!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却是最容易做到的,可是又有点傻冒,何况思想呢?“文革”期间的服色不就是如此吗?那是个没有自己思想的年代!

而今在改革大潮中,服饰的颜色与式样当然大变,特别是将女人还原于女人,从青州夏辛村市集也可以看出来。虽然这是一个偏僻的“两界交接之地”。

有几位老农看到了我的穿着,很好奇地问我是否从台湾来的?我嬉笑着对答:“我不是台湾来的,是澳大利亚归国华侨!”说完,也觉得好笑。这好笑不止为自己的幽默,也包括嬉笑着议论我的穿着的农村汉子。

 

夏辛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但可悲的是,我从好多资料网上搜索,却搜不到任何有关青州夏辛村的资料,除了《青州市上下五千年》之外,那里面只提到了“茹素团”,还没有提到夏辛村。而只能搜到我昨夜发的《夏辛村举办第二届象棋友谊赛》的资料。看来,我昨夜的文章为这个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恐怕这个村的干部群众也不会知道我这一趟旅行带给他们的效果!

当然了,我说夏辛村理应非常有名,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村子在古代、近代以及现代都是载入史册的。“茹素团”,在我印象里好似叫做“斋供子团”(谐音)的,我岳父那个村里就有。有个叫做刘高风的人,按我们刘姓辈分我得称他一声“二叔”,他的大哥是多年支书,他的三弟管过果园,他母亲信这个宗教,所以他“解放前”去夏辛村尽义务当“团丁”。“解放后”好长时间没有音信,几年后才知道还活着,当了“解放军”。原来是共产党政权也如清政府、民国政府、国民党政府一样围剿取缔“茹素团”,这一回是彻底取缔了。刘高风当然地成为共产党俘虏,教育改造很短时间,就当了解放军,因为那时候,这些被俘虏改造的人正好派上用场。我1968年载边下河南村教学,是学生轮流管饭,也就每天换一家,了解到不少情况。不过刘高风二叔只讲后来当解放军的事,至于“茹素团”却讳莫如深。“茹素团”的事儿,还是从我老伴口中知道的。因为河南村仅仅几十户人家,谁家的事儿邻居都是至明切白的。

1971年至1973年,我曾在龙旺联中任教,龙旺村离夏辛村不远,我还与学生推着小车到夏辛村卖过一种叫做“蓘裆”(谐音)的蔬菜,这种极其粗劣的蔬菜好似在市场绝迹了。记得那时夏辛村还有各地“会馆”,一律青砖灰瓦,气派不凡,不愧为当时最好的建筑。听说现在的村委附近就是当年的会馆,既然“文革”都混过来了,究竟是哪一个村干部将这些建筑物拆毁了?建筑物只是历史遗存,与宗教甚至什么“反动道会门”没关系。如果这些也要拆毁?那么北京的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不是都得拆毁吗?

想起了与青州市夏辛村一河之隔的昌乐县水长流、西庵一带的青牛观,自古以来“先有青牛观,后有昌乐县”的记闻,犹在耳边,可是青牛观却让西庵一个支部书记下令拆毁,真是岂有此理!

在历史上搞文物大破坏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譬如楚霸王项羽即是。共产党与原国民党的傅作义将军协议,保留了北平(北京)的建筑,因而丹青永垂,这就是一个范例。

几年前看电视新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一个霸道的农村基层干部,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居然呲出大黄板牙,一只手挟着烟卷,一只手比比划划道:“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那神气,比中外皇帝的感觉还好。

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有自己的标准:玉皇大帝管天上的事,阎王管地狱的事,众土地神管地方。那位基层干部“三权”独揽,忘乎所以。他轮回错了地方,轮回错了时代,自然不得善终。

由此事,想到了农村干部的乱毁建筑物,莫不令人击节长叹,唏嘘不已!

 

因为此来,时间是一整天:从上午七点出门,到傍晚七点回家。屋子的狭小,烟味的熏腾,我不可能在比赛场地呆一整天,再说,我还有一个记叙夏辛村见闻的目的。

出去溜达,也不止那条东西大街的集市。我信步游缰地走,从市集西头转往南边,在夏辛村前街拍摄了不少景致,有与天地人对话的鸟巢,有大街上嬉戏的小犬,有扛着“大轧耙子”的村姑——如同猪八戒的武器的那种农具,这样的农具是我以前常用,平整地面非这种原始工具不可。还有老屋、新宅。最后,我到了尧河岸边。可惜的是清莹莹的流水不见了,垃圾倒是不少,河西边的夏辛村如此,河东边的水长流村也如此。

 

此次夏辛村之行,有六大遗憾:

第一,没捞着看昌乐县城元宵节“跑耍”。从昌乐电视台得知,今年的大型表演虽然处于雪花纷飞中,但还是十分热烈的;尤其是我的老家城南街道办小埠前村的节目一年一变样,一年一大步,受到了县电视台和几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接受了采访。而我却未能亲自拍摄——咳!

第二,我的数码相机不知怎么进水了,直到今天下午仍打不开,老显示“镜头错误”。昨天开始的雪,是我们这里最大的一场雪,早就心存渴望,出城拍摄雪丘、雪野、雪林、雪河去,这一下倒好,啥都干不成了。

第三,到一家饭店午餐时,老板娘不知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竟然将我的一张百元票子看做五十的了,虽然经我提醒,找给我零头了,但他直到后来仍未清醒,还说什么“我让孩子喳喳糊涂了。”

第四,如上所说,夏辛村以及隔尧河相望的昌乐县水长流村的白色垃圾乱倒乱放,将尧河河滩弄得不成样子。即使夏辛村村委大院内也是脏乱不堪,不仅反映了农民的卫生意识差,也渗透出村干部综合素质存在严重问题。

第五,此次举办的象棋友谊赛,虽说是“庄户耍”,但既然想办,就要千方百计办好,这里面也包括卫生和接待。从卫生来讲,村委并未重视;从接待来讲,起码白开水是要供足的;从场面来看,几十号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烟雾弥漫,而且棋手基本上是农民,抽的香烟都是劣等,烟味格外刺鼻。如果专门预备一间抽烟的房间就好了。

第六,有一种痛苦,极难耐也极难熬。这就是无法睡觉或睡不好觉。塞万提斯说得更生动:“睡眠是饿者之美食,渴者之饮料,冻者之温暖,热者之凉快,它能令牧人与皇上平等,愚人与智者并存。

细想也对,疲劳困顿之际,人们最急切的追求不是山珍海味,不是锦衣华裘,而是倒头就睡,那美不胜收的滋味,也的确如白居易所描绘的:“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再试想,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睡眠的(包括午睡),如果屡遭烟雾荼毒的人们总是因此而“睡得不好”或“不能睡好”,何谈健康?如果进而影响了工作,岂不是更是个大问题?

对于鄙人来说,午餐必定饮酒的,何况又是元宵节,何况又是几年不遇的大雪,高兴哪!饮酒之后是要小睡一会儿的,但却只能歪在一个极脏的沙发闭眼小憩,还要受到极浓的劣等烟味的蹂躏。

 

至于老伴的牢骚和埋怨,我不会在意,因为她屡次提到我是一个憨直的傻乎乎的人,为此她更恼怒我的两个文友兼网友。“一个打电话总是让你掏腰包,一个光让你吃亏上当。”意思很明确,我交的两个朋友没意思。思想起来,也不是一点儿道理也没有,不过呢,人与人哪里能够如此计较?还是一如既往地奉行我自己的作风吧。再说了,吃亏焉能是亏?我还以为是好事呢,我也从未觉得我吃过谁的亏!此次夏辛村之行,收获多多,虽有遗憾,却是瑕不掩瑜。

 

                                    2010年3月1日14:27完稿

 

 

          附所拍夏辛村图片: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友谊赛横标。

 (刚才,西徐园我的朋友徐延茂打我手机,来找这几篇博文,才看到第一幅照片只看到一半,只得缩为“中片”了——2010年6月11日20:50)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正遇夏辛村大集。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3、卖煎饼。2、2元一斤。玉米煎饼和面煎饼价格相同。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4、很让我吃惊的是,这条大街上还有一家货物齐全的超市!再让我吃惊的是,这家超市的青年老板告诉我,这个村庄的电脑不少。但我也发现,这个超市和其它地方,大都在看电影和打游戏,真正读文学网络的却很少。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5、这里有一所“文化中心”,但仅仅是以营利为目的。里面只不过是台球桌子。没看到什么书籍。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6、大集上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7、村委办公室里摆好了比赛的象棋。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8、比赛期间竟然下起雹子来了。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9、我再次到了大集。大集上的人没有被冰雹打走。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0、买卖在继续。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1、芹菜。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2、我从大集西头沿着一条水泥路溜达到夏辛村前街。这里有几所比较新样的建筑物。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3、拍摄夏辛村前街东边的景物。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4、高大杨树上的鸟巢。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5、另一家院内梧桐树上的鸟巢。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6、扛着“大轧耙子”的村姑——如同猪八戒的武器的那种农具。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7、嬉戏玩闹的小犬。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8、折入一条南北街道,看到一所老宅子。大门兼做南屋的屋山墙都是用土坯垒成的。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19夏辛村东北角的树林和鸟巢。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0、与青州市夏辛庄一河之隔的昌乐县水长流村。两个村庄的河滩都堆满了生活垃圾。不堪入目!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1、夏辛村东北一角。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2、夏辛村那条东西方向的中心大街(赶集的街道)东端有一所全是青砖的房屋,这在上世纪属于上等的建筑物了!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3、我回到集市。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4、烙水煎包的姑娘,她还告诉我:村委已经为下棋的人定做了。



(随笔)目光所及的青州市谭坊镇夏辛村

    25、遇到一个熟人。他在北岩干过民办教师。现在不知如今干什么?他在帮着媳妇卖水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