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2009-08-03 15:23:48)
标签:

昌乐开发区

芳林园

池塘

流泉小景

金鱼

芙蕖

果园

幽径

竹屋

丽影

杂谈

分类: 文辛摄影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压题图片:注脚见图最后一幅)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刘福新

 

前天(8月1日)下午,给一位住在开发区的朋友送书,回家途中,刚过管庄,蓦地里想起去年这个时侯,与同学兼同事姚凤光各携老妻由此路口西行,路遇学生赵某,到她的“小村庄”饭店①驻足片刻,摄了几幅不错的图片。何不再去看看?

骑车不到一分钟,看到路北紧贴管庄有一处园林,高挂的牌子上写有“芳林园”三字,小径两边密布着“红灯笼”。一惊,去年怎么没发现这个地方?

看看手腕上的表,已经过了18点,但还是没有一丝儿犹豫,一边赏景一边推车往里走去。

原来这里也是一处饭店。紧挨池塘有一排房屋,几个青年顾客在门前树荫下打扑克。店主看我来,很热情地招呼着。我说要摄影,店主很高兴,“这里有不少景致呢!”

突然有人喊“刘叔”,一个青年人似曾相识。那青年人看我愣怔着,主动介绍说:“刘叔可能不认识我了,我爸爸是赵有祥呀。我是‘老大’,那边是‘老二’呀。”②

隐约听见好似有潺潺流水之声,循声过去,噢!原是一股清泉从一处人造的山石汩汩而下,泉水流入底下的池塘。这个极小的“袖珍式”的“瀑布”,与池塘水光和四周的园林相映成趣,宛如一派南国园林风光!

不过拍摄却有很大难度,因为“袖珍瀑布”上下左右都有黑色铁水管,地下潮湿,趴下拍摄显然不可能。我是不速之客,不好意思索要一领蒲席类的物品铺上,只有尽量蹲得很低,才得以完成拍摄。我得意地说:“如果我不说明出处,很可能让人觉得我是拍了一处深山自然景观呢。”昨夜已经看到博客好友“牛一”看了这一幅照片了,是我昨天上传到相册里的,他在评论中感叹不已。

“老大”和“老二”说西边有金鱼,急忙过去拍摄。金鱼正浮在水面,好似欢迎我这摄影者。芙蕖绿意盎然,叶片上水滴晶莹闪光。几朵金针花也迎着我微笑。

正在拍摄的当儿,那几个打扑克青年人凑过来看热闹,趁机给他们拍了几张树荫下莲叶边的合影。

不期然造访此园,给我最大的惊喜却不是这一湾池塘,也不是这个莲花池里的金鱼、荷叶,倒是在这里遇见了老同事的双胞胎兄弟,还有就是这一大片果树以及在树园遇到的几个游客。

说句老实话,在所有的园林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园,我最爱去的也是植物园。是喜欢植物呢,还是贪图清静,抑或别的什么原因,我说不清楚。反正没事了,总爱一个人,或者和朋友寻找一处植物园游逛。喜欢瞧里面的景,嗅嗅植物散发出的气息。

记得凡是我走过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植物园都是我的首选目标。市内的潍坊、寿光、青州如此,省内的威海、蓬莱、青岛、烟台、日照、临沂是如此,省外的北京、上海、徐州、苏州也是如此。

恨不得在每一处植物园呆上几天几夜,便觉得自己完全与园子里的草木、花鸟、水景融为一体了。前天不仅是八一建军节,也是农历的六月初六。谚语曰“六月六,看谷秀”,这节令正是植物欢势的生长期,果树也不例外。植物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他们或沉默不语,或有说有笑。但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显出一副幸福、快乐的样子。

傍晚的阳光线条依然饱满,关照着居住在这里的树木生灵,当然也包括像我这样的不速之客。
    伸伸懒腰、深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让人觉得置身于世外桃源,心灵也变得空灵纯净起来。沿着小径走不几步,苹果、桃子、柿子长得起劲,叶绿得醉人。如今的我,已经不急着满园里去奔跑,急急地去寻找美丽的景色。因为细心留意,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果然,我看到了几棵我从小就特别喜爱的枣树,枣儿已经长得指头肚般大了。还看到在园林里的几间竹木小屋,它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园林阴凉里。

拐过幽幽的曲径,突闻浅浅的笑声,原来是三个前来晚餐的顾客行走在果树间,两位漂亮的女士很大方地任我拍照。我抽出一张写满网址的名片给了她们。

在芳林园,不免有些感想,本来是想到西邻的“小村庄”的,却鬼使神差迈进芳林园了。而此处的景物远远胜过西邻。这真是“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了。

看着我们昌乐这个美丽的经济开发区,满是现代气息。这几年来,面貌真的变化不小。看来,当地政府积极搞城市建设规划,尽力绘制发展蓝图,人们交了几年的税,作用还是明显的。这年头全国各地的贪官太多,拿了见不得光亮的钱,该干点实事对吧?看来,不少人还是在干着的,昌乐经济开发区的道路、企业就是一例,尚可得以慰藉。而开发区的柏油路边有这么几处园林式的饭店也是蛮喜人的。

 

                                            2009年8月2日上午草稿

                                            2009年8月3日午后修改

注:

①“小村庄”饭店:这个饭店不是我的学生开的,但她却是这个地方的“户主”。前天傍晚我在“芳林园”拍摄时一愣,原来这个“芳林园”与“小村庄”是紧邻。我又过去了,那个外地承包的饭店老板很热情地接着我。我说:“怎么没有景致了?”他说:“你看这面墙上的花。”我仰拍了一幅吊瓜花蕾,平拍了门前的狗尾巴花。这一次倒是“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了。

②:我是‘老大’,那边是‘老二’呀:老大、老二:老前辈老同事赵有祥的双胞胎儿子。

若不是他主动搭讪,我还就是不认识了呢,盖因时间太长了。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与赵有祥老师同在昌乐十三中(属于昌乐县一处高中,驻南郝)任教,宿舍是紧邻。赵老师比我大一旬有余,早就退休了,就住在附近的耿王村。那时节,赵有祥老师的双胞胎为了好分辨,乳名就叫‘老大’、‘老二’。有一次我曾戏谑他“这兄弟俩起名倒是省事了!”‘老二’也走近了我,亲昵地喊‘刘叔’。他俩不约而同地问我“宏津和小津现在都大了吧?”他们问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我的儿子宏津和小津是“挨肩”,只差两岁。他们四人在校园里经常玩耍。我答:“我的孙子和孙女今年暑假后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初中了。”

拍摄完毕,在回家路上,恰好遇到赵有祥老师,他告诉我说:“那开店的老板是我们耿王村的。”我没做声,但暗里思忖,这个芳林园可是紧贴着管庄呀?不料却是耿王的人开的。

 

【我对这篇博文以及博友评论的感慨】

    在这篇博文里有一段是这样的:“恨不得在每一处植物园呆上几天几夜,便觉得自己完全与园子里的草木、花鸟、水景融为一体了。前天不仅是八一建军节,也是农历的六月初六。谚语曰“六月六,看谷秀”,这节令正是植物欢势的生长期,果树也不例外。植物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他们或沉默不语,或有说有笑。但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显出一副幸福、快乐的样子。”

    其中有一句“前天不仅是八一建军节,也是农历的六月初六”。是我大错特错了!公历的8月1日是农历的六月十一。我将日历表上横排第三格的星期看做农历日期了。

   这么重大的文字失误,竟然没人肯给我指出来,这么多评论也就缺乏意思了。
   为此,想法有二:
    第一,读朋友博文,评论越具体越好,譬如我这个时间错误。有的人总好扯得太远,说什么缺乏文学性一类的让人摸不着边的话。说句不谦虚的话,我是经常提这类意见的。别看不起眼,却是下了功夫。由此,想起我那在东北的尚未注册博客的“默默”来了。
    第二,有的人可能看出来了,不好意思讲。那有啥呢?人家不评论我的博文,隔二撇三地评论起我几年前的长篇小说来了,还对我“教师爷”了好几回,我都没嫌呢。这样的具体意见才是我最需要的。因为我现在不想再去写长篇小说了,我也不想参加什么协会了,我更不想与当地的文友争什么上下左右的名次,我只是“自己哄着自己玩”而已,他那些“辅导课”对于“积极上进,要加入个什么级别的协会啦,要混出个人样来啦”有作用,对我来说是没有参考价值了。倒不如在我的博文里给指出具体的错误来。
   所以,我想念那位原籍昌邑、身在东北的小妹妹“默默”来了。只有这位默默才能够给我提出错别字甚至病句来。这才是真正的网友!这才是我最需要的朋友!

                                     

       

           图1:隐约听见好似有潺潺流水之声,循声过去,噢!原是一股清泉从一处人

        造的山石汩汩而下,泉水流入底下的池塘。(同下图。原图片已删除)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2:这个极小的“袖珍式”的“瀑布”,与池塘水光和四周的园林相映成辉,

      宛如一派南国园林风光!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3:西边有金鱼还有莲花,急忙过去拍摄。金鱼正浮在水面,好似欢迎我这摄影者。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4:芙蕖绿意盎然,叶片上水滴晶莹闪光。池水倒影煞是好看。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5:几朵正在绽放的金针花也迎着我点头微笑。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6:几个青年人凑过来看热闹。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7:趁机给他们拍了几张树荫下莲叶边的合影。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8:芙蕖滴翠,鱼儿浅游,景致多美!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9:园林里的几间竹木小屋,它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园林阴凉里。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0:拐过幽幽的曲径,突闻浅浅的笑声。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1:原来是三个前来晚餐的顾客行走在果树间,一位漂亮的女士很大方地

      任我拍照。我抽出一张写满网址的名片给了她。让她来我的博客下载她的照片。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2:芳林园里顾客可以任意摘果子吃。我没问,可能是吧?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3:柿子树。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4:枣子也这么大了。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5:两位女士采摘苹果。她俩看过了这一幅图片,啧啧称赞。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6:这就是那排待侍顾客的房子。

 

 

        (散文——图片)芳林园摄影札记

               图17:大门口的牌子、小径、红灯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