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原来潍坊市委党校的新家在这里
——2009年7月21日摄影日记(第二辑)
刘福新
从荷塘上岸,骑车北行,几分钟功夫进入党校大院。此时又累又渴,因为荷花池低洼,里面密不透风,早就湿透衣衫。心想到里面办公室讨一杯白开水当不在话下,谁知里面的工人依然在忙活着,却独独看不到党校工作人员。恰好两个女子骑摩托朝着我站的方向驶来,急忙询问,她们说党校还没有开班呢,机关也没有搬过来。我说“渴的了不得,工地上有水吗?”其中一人朝着南边一大片园子一指:“那里有个小饭店。”
推着车子进园,见三个大人两个孩子,我与一男子说明来意:“能否给泡一壶茶?我付钱。”男子很爽快,立即拿来茶碗,泡好茶,另一中年女人连忙擦净矮桌。我与他们聊了起来。原来男子是菏泽人,一家四口在这里。我问谁是老板?他们说:“老板在里面睡觉呢。也快睡醒了”
不一会儿,一中年女人出来,我们都一惊,几乎同时喊了起来。原来是一位农信银行的主任。我的第一部散文集《月下小品》出版前就是经过她贷了一万元的款。这事说起来已经六年多了,因为她的工作岗位挪动,迄今不曾见到过。我的名字她是知道的,而她的名字急切里记不起来,愣怔了不到一分钟,我脱口而出:“张铁英!”在场的那么多人都乐了,“你好记性!”
这六年呀,她的变化很大,便一五一十地向我叙述起来……
我还不知道,原来银行工作人员四十五岁就可以“内退”。我说:“那不是浪费人力资源吗?”她说:“银行任务重,整天数钱,眼睛跟不上了。”啊,原来如此。
这个小店是今年清明才盖起来的,目的是看守这么大一片地方。施工技术人员在这里喝茶,农民工在这里吃大锅菜。小店藏在这里面,对外基本没有什么业务。
我自己喝了整整一暖壶的水,我戏谑道:“还得付茶钱呀。”张铁英女士说:“煮了玉米了,住下吃饭吧。饭钱也免了。哈哈!”
聊了好长时间,茶也喝足了,我站起身要拍摄几张照片。可是我遵守着约定,仅仅将一位菏泽娘儿仨的图片发到博客里。又在偌大园子里拍摄了几幅风景图片。临走时已经很晚了。
回返途中还是边走边拍,譬如落日,譬如浣衣妇,譬如傍晚炊烟。那些是我下一篇的内容了。
2009年7月22日中午
1、站在宝通街郭齐店子村东桥头拍摄潍坊市市委党校。

2、在宝通街拐弯处有一块牌子,上写“潍坊市委党校”。

3、这是我在荷塘北边的沟里拍摄的潍坊市委党校。
4、我沿着这条油漆路北行。
5、进入院内,有一桥。
6、桥南侧的水流尚未打通。还在修建中。
7、不晓得这是办公楼还是教学楼。它就在首阳山南麓。
8、在这个小店喝茶。这是菏泽娘儿仨。
9、在小店南边深崖上拍摄这个水湾。如果通到党校桥下就更美了。看来还在施工中。
10、园子里栽种着几棵高粱。远处是东边的山。

11、园子里的枣树和狗笼子。
12、我起身告别故人,到园外时已经快19点了。
13、在党校大院外面回头拍照。
14、夕阳斜照,水面镶着一层金珀。树林倒影,农妇浣衣。组成了一幅诗的意境。

15、再一次拍摄下这泓宝通街通往潍坊市委党校的水泊。
15、这个村庄就是昌乐县五图镇的郭齐店子。宝通街未开通之前,这里三面
环山,西边还有大岭,十分闭塞,如今好了,交通发达了。这个村庄与潍坊市委
党校南北相对。我老伴有两个表姐妹就在郭齐店子居住,我曾询问过一个路边的
农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