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777
  • 关注人气:59,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我的杨穗情结

(2009-02-17 21:50:58)
标签:

白杨树

杨穗

故乡

小埠前

疮大夫

分类: 文辛散文

   (散文)我的杨穗情结

    (压题图片:昨天下午,我在昌乐劳动技校西边的街道上拍摄的杨穗图片)

                                

 

       (散文)我的杨穗情结

 

               刘福新

 

 前几天温度到了摄氏十几度,昨天与今天在一股寒流的影响下又冷了起来,根据昨夜的天气预报,我们潍坊的天气温度是零下7度到2度。可我突然想拍摄早春的景色,故而趁着早饭后出去买烟的机会,拍摄下了居处大门口一棵柳树的图片。但是,我的主要目的是想拍一幅毛白杨的图片,看看毛白杨树枝上的穗儿究竟出来了没有?

 我为何要急着看“杨穗”?因为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我童年早春的情景。我的老家昌乐城南街道办小埠前离昌乐县城20里,传说我们村有个很有名的“疮大夫”,他去世后魂灵不散,一直护佑着附近的村民。“疮大夫”的坟地就在我故居北面不到几十米远的地方,每到早春,不断有远远近近的大人来为自己长了疮的孩子祷告许愿。可能那时候,卫生条件太差吧,儿童长疮的格外多。

 每逢来祈祷许愿的大人来此,必定挎个篮子,里面装了水饺,当然还有香火,包括香、烧纸或者用黄裱纸叠成的“金元宝”一类的冥币。

 记得最清晰的有两件,一是“疮大夫”坟前有一个青石做成的“香炉子”,用来插香用。香炉再往前有一祭桌,也是青石做的,用来摆供品。另一件就是坟墓前面的三棵毛白杨了。为何三棵呢?好似将其作为三炷香吧?可我从来没问过,迄今还是个谜。不过,那三棵毛白杨是我们村很早移来的树种,仅仅比村里那棵老槐树晚一点儿。听大人说是很远的一位外地人用小毛驴拉来的,原因是自己的孩子毒疮痊愈了,为了答谢“疮大夫”,大老远拉来树苗栽在坟前的。你说也怪了,这三棵毛白杨一到“疮大夫”生日这天就穗子红紫,十分靓丽起来。由此,我知道“疮大夫”的生日在早春或者仲春,反正与我的生日(农历二月十四)差不多,但我实在记不起具体的日子了,真是不该。

 我为何对这三棵白杨树迄今难忘?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凡是来此祷告许愿或者还愿的大人总带着水饺(我们当地人叫“餶餷”,音gu zha),可能那时农人都特别穷,一般上坟是三碗,每碗四个,总共也就十二个水饺;而来此祷告、许愿、还愿的却十分大方,起码也得多一倍。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患者家属祭祀了“疮大夫”以后,水饺统统留在祭桌上,等着我们村里的孩子来抢,然后才放心归家。此事,我也想了好多,可能“疮大夫”生前是我们小埠前的人,死后也是我们村的鬼吧?当然了,凡是来恳请“疮大夫”治病的可不敢说他是鬼,一般都称呼他“刘师父”,有那格外会说话的就叫他“刘大仙师”。由此来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丁点儿不假,我们不就是“靠坟吃坟”吗?不过,大人可不许这样说,常常纠正道:“这叫靠着祖宗感谢祖宗!”“祖上若是没有好医术,你们哪里吃得上餶餷?”说得也是,谁叫我们小埠前村出了个“疮大夫”呢?这不,子孙后代都跟着沾光!

 虽然,我离着坟头算是最近的了,可我总抢不过别的孩子们,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一旦看到有人来上坟,大家不约而同地纷纷赶过来,只等着那祭供的人“办完手续”,然后一哄而上,也不管餶餷里有没有刮进去的纸灰,甚至掉在地下有没有尘土也顾不上了。抢到餶餷的小伙伴意气飞扬,狼吞虎咽,手里好几个餶餷一口填进嘴里,腮帮子鼓起老高,好似怕别的孩子再从他手里抢去似地。

 从此,那三棵白杨树就与祭供人的餶餷一起深深地扎进了我的记忆中,怪不得昨夜又做这梦了呢?

 今天,我下定决心寻找“杨穗、拍摄“杨穗”的行动,实在由此而起。

 在居处(宝都中学——“老二中”)大门内先拍摄了大门口北侧的柳树,竟然发现柳枝上的“花苞”不小了,比我前天在恒安湖边见到的还明显。

 刚要回家,突然想起操场南边有一排白杨树,何不趋近观察?又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发现“杨穗”出来了。杨树东边是一座实验楼,楼梯是螺旋形的,而且是露天的。我径直爬上四楼顶端,拍摄了不少照片。

下午再次外出,这次是老伴一块出去的。本来打算到城关莲池、刘家桥子、邱家庄之间的小丹河河滩里,那地方去年秋末我去过,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老白杨,我想那地方靠着河流,也朝阳,老白杨的“杨穗”一定长出来了,但是却改变了方向,从恒安湖一直朝南,在南三里东侧的小丹河西果园里停下来了。小丹河就在果园东边十几米处,那儿是密密麻麻的“幼林”,“幼林”里栽的是青杨树,而青杨树这时候是没有杨穗的,尤其是“幼树”。

 回城里时,我与老伴说:“别人告诉我,昌乐劳动技校那儿有两排白杨树,我们就走那儿吧。”果然,那儿有两排高大的白杨,杨穗比我居住的昌乐宝都中学(昌乐二中老校)操场上的杨穗还饱满。当即拍照了不少图片。

 今天算是圆了我的梦境了。啊,我耿耿难忘的白杨树!啊,我一生痴迷的杨穗!

                                         2009年2月16日草稿

                                         2009年2月17日修改

 

                            

       (散文)我的杨穗情结

          说明:此图片是2009年2月22日14:15在宝都中学操场拍摄的。属于补充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