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新散文) 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2008-07-26 00:46:02)
标签:

昌乐县乔官镇

青山绿水

2008夏天一日游

穆青先生金缕曲

旅游

分类: 文辛散文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1: 荆山西山头的牧羊人

 

          绿

 

           ——昌乐县乔官镇山水一日游

 

                  刘福新

 

     那日(7月21日)刚过8点,我的电话响了,是乔官朋友小徐打来的,说是车就在我的楼下。赶紧带了相机、手机与老伴下楼。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中西部,由原来的乔官、北岩、北展、青龙四个乡镇陆续合并而成。先是,乔官合并了北展,北岩合并了青龙,前些年,乔官又合并了北岩,成为昌乐县中西部的大镇。我的学生张某在那里任镇委书记。

    说起乔官镇,与我老家小埠前村为邻,我村历来有南郝镇的“南大门”之称,今天属于城南街道办,而相隔不到二里的大埠前却属乔官镇,也不知以前的行政区域怎么划的?若以小丹河分界,都在河西,若以姓氏分,小埠前都姓刘,大埠前也以刘姓居多。不过,老辈里就流传着“大埠前不大,小埠前不小”的民谚,实际的确如此,大埠前的人口不及小埠前的四分之一。由于毗邻乔官镇,亲戚多有在乔官者也就尽在情理之中了;虽说不一个乡镇,但那份乡情之谊不啻故乡。

    朋友小徐为我筹划了一条路线:先到荆山水库,然后依次去火山口、小黄山开发区。我说,我还想去乔山、青龙山、隋姑山转转。小徐说,那好办,是一条线。

    小轿车风驰电掣,逐渐驰过我的老家小埠前,折入潍青路不久进入原先的北岩辖区。这里的亲戚虽不少,但无暇下车,拐入通南岩姐家的一条道,荆山映进眼前。小徐边开车边介绍这里的近况,说有家粉条厂是全省享有盛名的民间企业,老板出资开辟了这条山路,还在荆山建了一座小庙,为荆山增色不少。车围着山北转了半圈,抵达荆山水库。说句大实话,从小走姐姐家,位于南岩村的姐家离荆山不到几里路,却不知道荆山水库原来就在山头西边。

    拐过一个大弯,前面是个民营企业,就是那家粉条厂了。车停平场,我自己带上相机寻路登山。在山半腰给本县博友“昌乐葛优”、路来森先后打手机,试验一下在山腰能否通讯畅通?还可以。

    由于几天大雨,荆草仍然湿漉漉的,好多蚂蚱蹦跶不动,艰难地在荆子里爬着,我不失时机地拍摄了不少蚂蚱图片。刚登上西面山顶,一个牧羊人出现在眼前,我搭讪着问起他住址,他爽快地告诉我,他家就在山下的荆山坡。在山顶遇到放羊人,分外高兴,起码我有个山友了。

    荆山此名,可谓名副其实,山顶没有树木,满山遍坡都是荆子的天下。山顶平缓而东西狭长,我朝着东边的小庙走去。牧羊人告诉我,这里刚过了六月十五山会。可不是吗,庙宇前面到处是燃尽的香火纸灰,赶会的香客只顾烧纸焚香,没有整理,显得有些狼藉。

    下山后,参观了荆山水库库区,氤氲的水面上雾气腾腾,远处的洗衣妇模糊难辨,一只打渔船横在岸边。西北浓密的树林里隐隐露出水库管理局的红瓦青墙,可就在水库溢洪道边,新盖的大楼正在施工,听几个职工讲,这里是新的管理局地址。

    之后,参观了原属于北岩的火山口,这里去年我来过,那是我在县政协撰写文史资料时,又被潍坊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聘为编辑后,会议期间陪同参观过的。说起火山口,最早的当属乔官北边,可是自从北岩火山口被发现之后,这里就成了外宾必到的地方了。石碑附近有几个村妇兜售山里的蓝宝石原体,我与老伴仔细看了一下,质地粗糙,是被叫做“蓝刚玉”的那种原石,比起我们老家方山的蓝宝石差远了。

     此后,我们驱车到了乔山,这是昌乐境内海拔最高的山。这里流传着“方山高,方山高,方山达不到乔山腰”的俗语;而我们方山周围的村民却正好相反,把俗语反过来了。看着那么高的山头,我老伴与小徐不愿意爬山,我也就作罢。山东坡的庄稼长势喜人,有那种制作笤帚的高粱,有玉米、谷子。地面不大,种的却一应俱全。

     接着,横穿青龙,这里原来也是一个乡镇所在地,最早叫“毕都”,此地老百姓嫌此名难听,就以境内的青龙山为依据,改了“青龙镇”这个名字。记得有位在教育局任副局长的师范女同学在一次出发途中,扯起了这条公路的名字,“怎么这条路单单叫这个名呀?”她试探着问。男同志明知故问:“什么名呀?”其实大家心里明白,在我们当地,把“曹家庙”(五图镇驻地)与“毕都”联系起来的公路名字的确不雅,成了一些男人女人的调侃资料在所难免。

    一出青龙镇,迎来一连串的山头,公路将两座较大的山头劈开,路南的山头下,有一汉子牵了两头牛放牧,一头小牛打着喷嚏,跟在后边。多好的画幅呀,我急忙喊停车,跑了过去,与汉子聊了起来,拍摄了一幅山下牧牛图。

    车缓缓在山劈缝里行驶,我不肯上车,带着相机爬上路北面的高崖,没想到路北的山体更平缓,山坡里种着各种庄稼,远处有老农与几个孩子在棉花地里走走停停,可能在捉虫子吧?我想。

    青龙山原名叫黄山,这一带散布着七个叫“淳于”的村庄,分别是孟家淳于、庞家淳于、赵家淳于、丁家淳于、尹家淳于、秦家淳于、杨家淳于。七个村庄都与淳于髡这一历史名人有关。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与孟子是同代人。司马迁作《史记》,在《滑稽列传》里说此人是齐国招赘的女婿,个子矮短,说话巧妙,善辩论,屡屡出使诸侯国,从未有辱使命。后来,淳于髡把七个贤惠美丽的女儿嫁给了七个姓氏的女婿,在他的暮年,领着七个女婿离开当时的齐都临淄,来到当时称为杞地的昌乐黄山(即青龙山)脚下分别安家落户。淳于髡死后,他的七个女婿将自己的姓氏加上岳父的“淳于”复姓,称呼自己的村庄,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的车就是从孟家淳于横穿而过的。村头有一个石头狮子,我为何不说一对狮子?我只见到了一个,也许村民有讲究也未可知呢?

     朋友小徐介绍最多的是“小黄山”,这个名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小徐介绍,小黄山已经初步开发,周围的旷野被圈起来了,开发商就是那个开发了安丘青云山的人。

    那天近午,孟家淳于路面修补,必须绕道而行。轿车在崎岖的泥泞的小道上艰难地行进着,终于进入了一个叫龙泉院的山村,此后折入山体,真没想到山路这么长,面积这么大,山景这么秀丽,竟让我啧啧赞叹,不断地喊停车,站于山北坡路基上连连拍照。此处与乔官镇政府所在地的隋姑山南北相望,两山之间隐隐露出几个村庄。隋姑山山顶是昌乐县电视塔所在,显得异常威武壮观。

   车在山里行,人在画中游。只见在树林、碧水、荆草、野花之间,云朵飘飘,如梦如幻,似歌似吟,阳光洒在身上,荆草打湿了鞋袜,鸟儿在四周啾唧,牧羊犬在远处欢跳,啊,旅游的心情,真好!

    身在山中,自然琢磨的是山。我想,山的影响绝不仅限于人们生活的表层,它会潜移默化地浸透到精神和思想之中。因为山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石的堆砌和土的覆盖。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一鸟一虫都是有灵性的,山其实就是生命的汇聚。是的,生命的汇聚!

   儿时并不知晓杜甫的诗句“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但每逢登临山顶时的那份豁然开朗和惬意舒心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曾到我的故乡方山捉山蝎、爬松树、割荆芥、看山泉,喜欢光着脚丫,躺在草堆里小憩。爬到松树上看云,看鸟,听风,听泉,面对四周突兀的青山,莫名其妙地涌出许多怪诞的想法,忍不住去思考炊烟笼罩下的山村的来历,去猜想山的年龄。灵魂深处会情不自禁地触摸到时空、历史的影子,感悟到深邃、博大这些词汇。

    车到最西端,往南的山路土层厚,几场大雨的冲刷,泥泞难行,我建议不到山南去了,原路返回。小徐知道这里的每一条山道,没从原路返回,而从小黄山西南的山路徐徐而下,辗转折入油漆路。车在行,我却不断地回头,猜度着不久的将来此地的景象。此山名叫“小黄山”,由许多山头组成,方圆十几里,如果略加开发,一定比安丘的青云山更有魅力,因为青云山是“人造”的山,这里却是大自然的山,人工造成的山再秀丽也含有虚假的成分,小黄山迥异于青云山的最大优势就是天地人合一,那是大自然地巧夺天工。不禁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叫穆青,是原新华社社长。他曾写了一阕词《金缕曲·黄山抒怀》,词写道:

 

   “文章不为千金卖。沥肝胆,青史巍巍,冰操皑皑。光明顶上啸天风,著我炎黄气概。对群峦,心潮澎湃。赤子深情终未改,欠多少父老相思债。鬓堆霜,丹心在。”

 

   从这阕词里,我看到了穆青老人关心老百姓命运的崇高品德,抒发了他浩然正气的胸怀。当然,他写的黄山不是我们昌乐的黄山,而是古来声名大振的黄山。不过,我相信,我们昌乐县乔官镇的“小黄山”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名闻遐迩。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坚信不疑的。

 

                             2008年7月26日0:40完稿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2:荆山水库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3:  火山口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4:此处村民流传着“方山高,方山高,方山到不了乔山腰”是俗语。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5:青龙山(也叫黄山),这是我拍摄的公路南边的山头。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6:青龙山西坡的放牛人。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7:小黄山旅游开发区。这里的山路很长,这是我在中途拍摄的西面一个山头。

 

                   

           (最新散文) <wbr>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图8:乔官镇政府驻地附近的隋姑山。这里的故事更扑朔迷离,由于篇幅的关系,

         此文不载。 这是我在乔官镇派出所大院里拍摄的隋姑山近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