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大如年”

(2006-12-20 20:42:19)
标签:

冬至

长至节

亚岁

量日影

文化

分类: 文辛随笔

                                        “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

 

             刘福新

                             

  偶然里看到墙上的挂历,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一,后天就是“冬至”节气了。

要说“冬至”么,一直有很多想说的东西,因为读二十四史以及其它史料,有关“冬至”的记载多得数不清。譬如每年到了这个节气,古代皇帝或升殿接受群臣朝贺或循例放官吏节日假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

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据明朝王三聘所著《古今事物考》一书中“贺冬”条云:“地皇氏以十一月为冬至。汉制,冬至阳生,君子士大夫贺之。一云,始于晋武帝。”另一条“休沐”条云:“《史记》,李园事春申君,谒归,故失期,则假告已见于战国。汉律,吏得五日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唐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始于唐也。国朝(指明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

可见,冬至过节源于汉代(另一说为晋代,笔者亦持汉代说),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书》中还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也就是说,汉朝以冬至为“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唐、宋时期,最长的“黄金周”要算新年和冬至了,各放七天。

上面已经说到,明朝王三聘所著《古今事物考》里有“国朝(指明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可见明朝的“冬至”放假少于唐、宋。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清嘉录》的作者姓顾名禄,字铁卿,清朝人。所著,主要描写了吴地(苏州一带)的四时风俗。可见清朝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又一次加重了。

 综上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与夏至并称“二至”。又因冬至后日渐长,故名“长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古人云:“冬至未来莫道寒”。我国古代,将每年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段,以九天为一九,逐日计算,号为“数九”,自“交九”气候进入严寒,白天转长,到“惊蛰”后六天共九九八十一天,阳历为12月22日至翌年3月12日。

俗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主要是表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气变化。

因为冬至后天冷,古代民间学会了许多消遣方法,例如画素梅一枝,花八十一朵,从冬至日起,每日染红一朵,叫“九九消寒图”。还有的画一幅九行八十一格表,叫“九九消寒表”,日涂一格,上阴下晴,左风右雨,格子满则寒消。还有的从交九起,每天写一笔,九天填一字,八十一天填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以上九字都为九画,当然了,“风”是混帐简化字,应为“風”。

民俗:冬至前一日谓之“冬除”,例如夜间举行家祭,即《礼》书上之“烝祭”也。还有“量日影”者,即在室内阳光照射处刻一记号,每天查看增长了多少。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为了更好的说明古代人怎么过冬至,选取唐朝三首诗做参考。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完稿于200612202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