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车价格究竟有没有降到底?

(2008-08-22 12:00:14)
标签:

新车价格

究竟

有没有

降到底

晓程

降价大潮

汽车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新车价格究竟有没有降到底?

文/丹东晓程

    两年前,就有人说,新车价格已经见底了。

    现在还有人在说,中级车价格已经见底了。

    上面的说法,至少有一个是不准确的。因为结论是非此即彼的,不可能是既此亦彼。

    那么,哪一个说法是准确的呢?

    新车价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见底的?究竟有没有见底呢?

    请看最近三天的两款车降价信息。

    南方日报报道说:“自主品牌打响了车市“金九银十”价格战的发令枪。本周三,比亚迪汽车率先宣布,旗下主力车型F3最高降价1万元。这是车市进入传统淡季以来首个厂家发动价格战,也是进入车市在冲刺“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第一次“跳水战”。而此次降价与比亚迪上次的降价行动相隔不到半年时间。”

    这里提到的“上次降价行动”为2008年2月26日的比亚迪官方优惠。那次的优惠情形如下:

比亚迪2.26.优惠幅度与曾经优惠幅度对比(单位:万元)

 

 车型

 优惠前

 优惠后

 优惠幅度

 曾经优惠

 实用型

 5.98

 5.98

 0

 5.35~5.98

 驾驭型

 6.68

 6.08

 0.6

 5.92~6.68

 豪华型

 7.08

 7.08

 0

6.1~7.08

 1.8L旗舰型

 10.58

 9.58

 1

8.06~10.58

 

    而这次的优惠情形如下:

比亚迪8.19.优惠情形(单位:万元)

 

 F3车型

 优惠前

优惠后

优惠幅度

 白金版实用型

 59800

56800 

3000 

 白金版豪华型

 70800

70800 

 1.8L尊贵型

 95800

85800

10000

 

    看来,此降价车型并非彼降价车型。这次降价的车型上次没降,上次降价的车型这次没降。两次降价涉及的根本不是一类车型。

    不是一种车型降了再降。而我们有些媒体,包括少数主流媒体,其炒作往往给人以车价降了再降、永远也降不完的感觉。因此激起不必要的“车市暴利论”的热议,引起购车的降价期待。以此判断车价还有广阔无边的降价空间,实在有失公允。

    那么,新车价格真的没有下降的空间了么?还真的未必。

    这次的比亚迪F3降价,就说明车价有下降的空间。只是为什么价格不是一起降,而是先后分着降,这就是厂家炒作与媒体炒作的不谋而合了,意在造成此起彼伏的炒作效果。

    而且,这次的比亚迪相关车型降价,不是经销商甩卖,是实实在在的降价。降价挤出的价格水份也是实实在在的。上次降价比亚迪声称:“经过两年多的市场磨砺,F3在各方面都已非常成熟,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6万辆,公司在成本控制上游刃有余,为回馈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另外,公司的产能也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这次的降价报道披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87%,增长强劲,位于国内前三位。”由此看来,比亚迪的降价空间既来自价格空间,又来自利润空间。汽车产品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有油水可挤。

    无独有偶。今天一则报道说:“2008年8月22日起至11月30日,长城嘉誉Cross-MPV掀起百日促销风暴。全系车型调整价格和配置,实行限时优惠活动。其中,最低标准型价格8.28万元起。按可比价格计算,最高优惠幅度达到3万余元。”

    报道中也提出了关于成本问题。据长城汽车有关人员介绍:“此次限时优惠幅度创下了历史纪录。我们所以这样做,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两个优势,一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我们有能力让利给广大消费者;二是得益于全公司的精益理念、精益生产方式,整合产业链竞争资源,具备了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因而底气十足。”

    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自哪里?利润。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挤压的是什么?价格空间。利润水份和价格水份一起挤压,车价就可以踏踏实实地降下来。

    长城说的是实话。只靠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再超强,也不可能将不到10万元的车价,压出3万元的水份来。

    如此,利润空间和成本空间这么大,车价怎能一降到底?企业舍得么?

    同理,马自达6、致胜一次降价两三万元,这也未必就是压缩成本压出来的。要是再挤压利润空间和成本空间,还是有降价余地的。

    凯美瑞,这个当年的中高级车“价格标杆”,如今也轰然倒下。终端市场降价2万多。如果当初定价直接再低两万,这会是什么标杆?标杆都降价了,车价的水份究竟有多大?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景程、凯越、君越、迈腾,等等。包括雅阁。

    大家尽管放心。车价的水份是有滴,适当时候,车价还会降滴;只是降价幅度不同而已。

    不管造车成本怎么提升,降价是必须的。因为不仅仅是新车有降价空间。就算没有空间,企业在车市疲软之时,也会想方设法挤出空间主动降价。因为,从南京到北京,不降价的产品就不行。这是规律。

(新浪汽车版权所有  擅自转载侵权必究)

欢迎点击最新博文:

15万新车 选起来怎么这么难

生逢其时 比亚迪FO月销8000辆可能么?

未出生就掐架 307因为世嘉郁郁寡欢?

余勇可贾 领驭剩下的好日子可怎么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