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话剧 |
摄于2006年10月
这原是幢典型的英国式乡间别墅,建造年代及设计营造商不详。官邸占地约2447㎡,建筑面积1177㎡。房屋主体是砖木结构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四坡顶屋面,红瓦盖顶,中间一座老虎天窗,立面为拉毛水泥墙,木质门窗。入口门廊为一对多利安柱式,廊前平台台阶左右竖着一对维纳斯塑像,向来访者显示着原主人的洋气。入内地坪是蜡克地板,柳桉木门,墙身贴护壁板,平顶石膏雕花线脚,大理石卫生间。但一排三开间的布局,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国传统住宅里的客堂东西两厢房。其中底层东大间曾是吴国桢母亲的经堂,其母吃素念佛,想当年经堂应是终日香烟缭绕。
在通向花园的平台下台阶旁,蹲着一对石雕卧狮,庭院西边竖着一座牌坊式门柱,门柱连着弯弯曲曲的长廊,一直通到花园深处。东边有一荷花池、回廊,池边竖着矮矮的云水纹石柱。呈现着典型的中式庭院风格。在主楼东侧,建有音乐台与舞池,左右分列两尊希腊女神石雕,专供小乐队伴奏用。这又是典型的西洋花园风格。
解放后,在我父亲等一代话剧事业者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第一批毕业生组成了上海青年话剧团,其中也是祝希娟,焦晃,施锡来,娄际成,郑毓之,张先衡,卢时初,李家耀等中国话剧艺术家成名之地.
中国最具学术派的话剧精英的摇篮,终因在90年代初期,被所谓整合拆散了,虽然体制上和上海人艺合并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但人心也从此被拆散了,众多艺术家离开了话剧舞台,飘散在五洲四海.而安福路210号,也被出租给某一公司,作为赚钱工具出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