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同性恋者的故事

(2007-08-14 19:00:53)
标签:

同性/同志

随笔/感悟

情感故事

分类: 情感心声
   同性恋在中国应该算一个贬义词,大多数人都不很认同,我们阳光朋友圈曾经也有一位笔名叫XXXX的博友,是同性恋者,他曾经很正常的和我留过言,称自己现居住在辽宁,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人物,之所以和我留言,是在于他在我的博客里,读到了我写的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谈了他的感想,和他接触后,我并没有感觉他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性取向不同而己吧,他的文采,他的见解也颇得阳光朋友圈主,资深记者李天旭的赏识,并破列让他进入阳光朋友圈内.
 
其实我接触同性恋是很早的事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陈丹青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叫周龙章的在台湾长大的美裔上海人,也是纽约华美艺术协会主任,梅葆玖、张君秋、侯宝林、傅聪,马友友,等等中国顶极演艺家都被他请过去在林肯中心受奖。据说,费翔来中国大陆发展,首先咨询就找龙章,他在纽约呆了30多年,那一天,我们一起在上海我住家弄堂口的沧州酒家吃饭,(现改为锦沧文华大酒店),席间,我们什么都聊,真的很开心,分手时,龙章将身上穿的一见咖啡色灯芯绒西服送了给我,让我好感动,很多年,我都把他当作出客衣服穿呢.
 
2003年,周龙章作为京剧票友来上海参加梅兰芳纪念演出,其间又来我家做了一回客,记得刚进我家门,就吵着问有没有录像机,我说有,他连忙把他前天晚上在上海共舞台演出录像给我看,我一看,全是他装扮花旦,唱着细声细气的腔调,让我难受好一阵,更可惜的是,我足足准备了二个小时的一桌酒菜,全凉了,还是陈丹青了解他,装作很专注的样子,躲在角落里,边吸烟边听着,好不容易喧闹一阵,我大呼,饿了,饿了,大家才围坐在圆桌旁,啃着俺自己做的拿手上海酱鸭,周龙章仍兴致勃勃谈着京剧这要命的玩意,这次龙章没有把他身上西服脱下来,留下的是,我再也没有打开的他演出的片子.
 
其实周龙章给我打开了人性的一扇窗,让我了解同性恋也是正常的人,我们有时出于偏见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这些人,直到电影《断背山》出现,中国台湾导演李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全世界人是怎么理解同性恋的,《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仅仅是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其实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被压抑得一塌糊涂啊,其实,我们对同性恋的人性还真不了解,我所接触的同性恋大部分非常多礼,也非常多心,在乎别人的感受,不冒失,实在说,同性恋的教养普遍很好,这点也是我们普遍异性者所不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