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杨扬:中国短道速滑第一人!

(2007-05-17 11:24:01)
标签:

杨扬

短道速滑

冬奥会

冠军

奥运会

大杨扬

杨扬a

运动的权力

分类: 新闻报道
大杨扬:中国短道速滑第一人! 

 

    虽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四百多个日子,但在北京的街头,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奥运气息。新闻里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奥运工程进展的报道,公交车上的电子显示牌也每天打出“我们距奥运会还有×××天”的字样,北京市政府甚至提出了2007年是奥运会的“决战之年”。
    其实,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何止是北京市民,1400万的中国教师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心系北京奥运。我们都还清楚地感受到,几年前的那个夜晚,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当听到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时候,那种激动、欣喜、自豪的心情!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看到屏幕上打出“我们赢了”的时候那欢腾的场面。
    在梦想一步步走进现实的日子里,我们是否问过,我们对奥运了解多少?我们对奥运精神理解了多少?
    为了增进大家对奥运的了解,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我们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在月末版上开辟跟奥运相关的版面。
    让我们共同期待,2008年8月的体育狂欢,不仅属于运动员,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不只上演在运动场,还激荡在我们的心中!

杨扬: 让所有孩子感受体育的快乐

    杨扬,这是个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名字。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她先后在女子500米与1000米短道速滑中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人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她23年的冰上运动生涯中,共赢得过57个冠军;从1998年到2006年她连续三次参加冬季奥运会,被誉为“中国冰雪运动第一人”。
    2006年8月17日,杨扬退役。之后,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的杨扬在做什么?她如何看待她23年的运动员生涯?如何看待体育运动之于一个人的成长?4月17日,记者采访了刚从巴黎参加完世界反兴奋剂研讨会回京的杨扬。

比退役前更忙碌

    “我许多媒体的朋友都说现在找你比你当运动员的时候更难了”
    “唉!我本以为退下来了会平静一些,没想到比过去更忙碌了,总是很少回家,我妈对我意见可大啦!”
    对杨扬的采访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开始的。“做运动员的时候虽然我不在家,但最起码我妈妈知道我在哪里,在做什么。但现在她完全糊涂了,害得我总跟她解释。哈哈!”
    退役后的杨扬是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委员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运动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她还在多个公益组织中任职,如她担任着团中央“青少年健康论坛”的形象大使、国际组织“游戏的权利”体育大使等。此外,杨扬还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奥运中国》栏目做主持人,这是一挡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开设的专题栏目。
    对于目前自己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职务以及为明年北京奥运会所作的工作,参加过3次奥运会的杨扬很看重。“作为一名以体育运动为职业的人,在退役后,虽然忙一点,但仍然能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08年北京奥运会做贡献,我感到很快乐。”她说,“不是每个退役的运动员都有这样的机会,我很幸运。”
    当然,杨扬今天的“幸运”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与她23年的冰雪运动生涯更是分不开。这一点,她从不否认:“冰雪运动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成就我一切的基础,没有冰雪运动就没有今天的杨扬”。
?荩体育把我教育得很好?荨
    杨扬从事的运动是滑冰,成就她辉煌的是短道速滑项目。现在的杨扬总结自己的运动生涯,说的最多的是:“体育把我教育得很好”。
    杨扬说,体育让她从农村来到城市,让她从一个体弱多病得小女孩成长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体育让她懂得如何遵守规则和尊重别人,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也让她懂得了一个领军人物不仅仅要个人成绩好,还要有能力带领团队一起迈向既定的目标。她很留恋,也很感谢。
    “所幸的是,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大多和体育有关。”杨扬说,“我从事的反兴奋剂的工作,是在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使所有人在一个规则下竞争,这是体育精神的本质所在。”
    参加过三届冬奥会并创造过辉煌成绩的杨扬,在去年7月26号收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命书,成为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委员会的委员。对于这份新的工作,杨扬坦诚自己还处在学习和了解的阶段。去年12月14日,她去瑞士洛桑第一次参加了委员会的会议,才知道这个委员会是国际奥委会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致力于女性平等参与奥运会各项体育运动的权利的宣传和普及。
    不过,杨扬认为,中国女性体育运动综合来看,是全世界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女子竟技体育,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绩甚至强于男子竟技体育。


致力于体育推广


    除了这两个官方的职务外,杨扬最热心的就是体育在青少年中的推广。这个想法来自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的见闻。
    在留学期间,杨扬发现很多美国运动员都是公益活动的热心使者。这些运动员经常通过这些公益活动,把自己奋斗的故事传授给公众,去激励别人。“这一点和我在国内见到的情况很不同,当时,国外有媒体称中国运动员只是拿金牌的机器,我很反感。到美国后,看到美国运动员的这些做法,思想上才有了一些转变。”杨扬在美国的经历让她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让观众激动的,让国人体验到民族自豪感的,体育最重要的意义的体现是在赛场之外。
    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国人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从解放初期提倡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前些年的“奥运争光计划”,体育运动经历了从增强国人体质,满足国防需要到体现国家意志,成为一种激励民族精神的需要。但杨扬认为,体育还应该体现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功能。“体育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团队合作、遵守规则,等等。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学校开展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身的好习惯,还可以用体育精神来培养人。这是体育的社会意义,也是体育的教育意义。”杨扬这样阐释她所理解的体育精神。
    说到学校体育教育,杨扬说,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体育是个很好的工具和模式。她进一步解释说,体育能够把孩子的天性和教育联系在一起,在一个有体育活动的教育环境中,孩子通过参与其中的切身体验,能够很自然地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寻求相互间的支持和尊重,不容易自卑。杨扬认为,这种通过适度的体育活动体验竞争和合作经历会让人慢慢完善。
    杨扬在美国读书时,曾留心考察过美国学校里的体育教育。她发现体育课程在美国的学校里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国学校里体育课程所占的比例。
    杨扬认为正是充足的体育课程保证了美国学生的锻炼时间,美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才会那么好,也才有了很多的美国运动员从普通的学校里走向国际赛场。
    采访中,杨扬经常提起一句话:Sports make me better(体育使人更加完善)。她说体育运动除了奥林匹克所提倡的竞技运动之外,更重要还是要普及大众体育运动。“我自己就是体育教育的受益者,因此也有责任、有兴趣在体育促进人的完善,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些事情。”杨扬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杨扬还担任了团中央“青少年健康论坛”的形象大使和国际慈善组织“游戏的权利”的体育大使,致力于体育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孩子玩起来,世界才会赢


    杨扬认为,青少年适合的体育活动是娱乐性强的群体性活动,体育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她不赞成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运动。
    为了实践她的这一理想,去年冬奥会后,杨扬把获得铜牌的一万美元奖金捐给了一个名为“ Right to Play(游戏的权利)”的国际慈善组织,捐款给这个组织是因为他们在冬奥会上的公益活动的宣传口号打动了她——“When kids play, the world wins!”(孩子玩起来,世界才会赢!)“多么有震撼力的一句话,我被它深深地吸引”杨扬说。
    2006年5月,杨扬把结束运动生涯后的第一次远行选择了非洲的大陆,那一次,是杨扬作为体育大使,远赴塞俄比亚参加“游戏的权利”组织的的慈善活动。
    那是一群聋哑和智障孩子,杨扬和他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沟通,在去的飞机上,她一路上忐忑不安。但当杨扬跟孩子们开始做起游戏的时候,她什么都不用担心了。“虽然不能用语言沟通,但彼此都明白我们是爱对方的。我们做了很多游戏,玩得很尽兴。”杨扬说,“体育不就是一种游戏吗?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你都有从体育中获得快乐的权利。作为一个体育教育的受益者,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经典化为永恒:杨扬的运动生涯

    杨扬从事的运动是滑冰,成就她辉煌的是短道速滑项目。她的朋友、围棋世界冠军常昊在她的退役仪式上则这样评价她的运动员生涯:“作为运动员她是很了不起的,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在一个项目中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一般人是很难再超越了吧。”
    但这样的一个高度,却是杨扬克服了一般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才取得的。

    “垫底”的试训生


    1988年,13岁的杨扬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体校学习滑冰,从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杨扬,在全班10名学员里她的身体条件和技术基础都是最差的一个,一进队就成了给大家垫底的了。由于招生的名额有限,教练怕她一旦练不出来反而耽误了别的孩子入学,便让她先做一年自费的试训生。
    为了留下来,她抓紧一切时间拼命训练,晚上12点回宿舍睡觉,早晨6点钟就又悄悄地起床,到冰场上给自己“开小灶”。
    当一年试训期满的时候,她的运动成绩在班里已名列前茅。三年的苦练终于换来令人欣喜的结果。1991年4月,年仅16岁的杨扬在全国滑冰比赛中夺得了全国冠军,1992年1月杨扬在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上再夺1500米和3000米两枚金牌。这名来自黑龙江的小姑娘在全国冰雪运动中开始崭露头角。

    晴天霹雳


    正在杨扬全力向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冠军冲刺的时候,1993年6月,大杨扬的父亲遭遇车祸,时年44岁。
    失去挚爱的父亲,杨扬失去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依靠,家里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为了保证每月给远在哈尔滨训练的杨扬寄去60元生活费,母亲卖过菜,到饭店洗过碗,开过长途汽车,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父亲的离去给杨扬带来的打击是多重的,由于杨扬的心情一直无法从父亲去世的悲恸中解脱出来,一年里大病几场后,体重一下子就降了6公斤。一上冰就感到浑身乏力。
    那是杨扬有生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但就是这样,杨扬仍然没有选择告别她的冰上生涯,她选择了坚持。
    到了1995年,经过长久的努力,杨扬的身体终于有所恢复。那年国家短道速滑队正式成立,杨扬来到北京。


    冬奥会封后


    经过刻苦训练,1997年,杨扬赢得了世界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这次比赛也为她赢得了一张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入场券,但命运又一次给她开了个玩笑。莫须有的“横切犯规”,让她痛失已经到手的金牌。不过这次打击杨扬很快就挺了过来。
    学会了正确面对挫折的杨扬,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从1997年至2002年间,杨扬在世界锦标赛上6次蝉联全能冠军,其中1000米冠军连续6年未曾旁落,1500米连续4年世界排名第一。她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杨扬获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两枚金牌。26岁的她终于站到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为祖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壮美的绝唱


    2006年2月,都灵冬奥会,老将杨扬作为领队和旗手,率队出征。杨扬终于以一枚奖牌结束了自己的冬奥会之旅。杨扬微笑着举手向观众向喜爱她的人们告别的那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冬奥会后不久,杨扬正式退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