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间有佛 |
一代奇僧安世高
自立法师
安世高,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古时候的波斯,也就是西洋历史记载的帕提亚国(PARTHIA),由阿尔沙克斯建立国家(西元前二五○年至西元第三世纪),它的位置是现在的伊朗、阿富汗和中亚的一部分。
安世高是安息国人,就以国名为姓,他本名叫清,世高是他的别号。据史书记载,他是安息国王满屈二世的太子,因此,称他为安侯,甚至来到中国以后,中国的经录家,也都沿用这个称呼。
安世高生来就是非常聪利,对于世间各种学说都研读得非常透澈,譬如七曜、五行,他都懂得。所谓七曜,即日月火水木金土,属于天文学,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古人已经知道有这七种行星,而后来金、木、水、火、土等星之外,再加上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成为九大行星。现在日本,依然采用七曜作为一星期日子的名称,例如日代表星期天,月代表星期一。至于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克的作用,比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水火不相容,就是相克。
除了七曜、五行外,他也精通医学,只要观看病人的脸色和外表,他就能判断病症,所开的处方,都是药到病除的。至于其他种种世间的技能,他也都深入研究。据传记所载,他和中国古代的公冶长一样,懂得鸟兽的语言。关于公冶长识鸟语的事,过去清和姑经常谈到,在座有些善友,一定印象很深刻的,可是,有些初学佛的善友,可能没有听过,我顺便说给大家知道。
据说,有一次公冶长到野外,一群鸟儿在他的头顶盘旋著,吱吱喳喳地叫,那分明是对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头大肥羊,你吃肉来我吃肠。……’
想不到公冶长竟因此被逮捕坐牢,孔夫子认为︰‘公冶长虽在螺绁(监牢)之中,非其罪也。’意思是公冶长虽然被关进牢狱,并不是他的过失,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他。
再说安世高有一天跟朋友去郊游,途中突然一群燕子吱吱喳喳地从他们头顶飞过,当时,他告诉朋友︰‘马上会有人送东西来给我们吃。’
朋友见他突然冒出这样的话,那里相信,随时跟他顶嘴︰‘你胡说!’
安世高认真地说︰‘这是刚才燕子告诉我的。’
‘开玩笑,你难道懂得鸟语吗?’朋友还是不相信。
‘你等著瞧吧!’
他们继续向前走了没有多远,果然有人送东西来给他,这时,他的朋友由衷地钦佩他,说︰‘你真了不起,居然懂得鸟儿的语言!’
除了学问渊博,安世高还是一位很孝顺的太子,侍奉父王非常恭敬,直到他父亲驾崩(去世),他遵照国家的法律,继承王位,并且守孝三年。由于他具有出世的思想,持戒非常精严,未曾结婚,登上王位以后,也是没有妻室的,三年孝期圆满之后,他就退位,把国家让给他的叔父,毅然决然地出家修道。能够放弃大家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安世高出家以后,深入三藏,严持戒律,过去小乘有二十个部派,他属于‘一切有’这一系的,尤其精通阿毗昙。(阿毗昙新译称为阿毗达磨,中译为对法,主张三世实有,说得浅显一点,它是种智慧之学,对于宇宙人生,一切的法相,分析得很清楚,以这道理去修持,悟入无我的胜慧而得到究竟解脱。)在禅观(静坐)方面,他也非常有功夫。因此,他在当时的安息国,是位知名度很高的法师。他不但在本国讲经说法,也经常到邻国弘法,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才到中国洛阳弘化。
到了中国,首先他把中国的语文学会了,就开始翻译佛经,前后译了二十多年。关于他所翻译的经典,有好几家的说法。(1)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三十五部,四十卷。(2)梁慧皎法师《高僧传》(卷一)︰三十九部。(3)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四)︰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七卷。(4)唐智升法师《开元释教录》(卷一)九十五部,一百十五卷。
为了考核各家说法孰是孰非,我(自立法师)曾经检查藏经目录,根据搜集了很多中国遗失经典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总目录中有安世高翻译的佛经共计五十五部,五十九卷。《佛说八大人觉经》是其中的一部。
诸位也许要问︰‘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德高僧,那么多的目录家,讲的都不一样?’要知道,安世高译经的年代,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由于时间的变迁,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乱,很多都遗失了,还有许多是同一个正本,有两种翻译的,所以数字就有出入。
在中国,翻译经典的大德很多,好像有名的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在译经史上占了重要的一页。但是,从时间上说,他们是属于后期的,安世高是比较早期的译经家。《高僧传》中,对他翻译的佛经,评价非常高,认为‘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意思是︰他翻译的道理、意义都是非常清楚,在遣词用字方面,都是恰到好处,所用的文字并不夸张,而且都忠于原文的意思,另一方面,词藻虽然很朴实,却不流于粗俗。从这评语,可见安世高翻译的佛经,的确很好,试看《佛说八大人觉经》,经文几乎是四字一句,非常整齐、清楚,意思又很平近浅易,就可以知道古人对他的评论,是非常中肯的。
据《高僧传》记载,安世高可以说是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非常有修持,早已经证到一种特殊的境界,换句话说,他得到了神通,有宿命通,前世的事情,他都知道,我现在就把它当故事说给大家听──
安世高前世也是位出家人,住在一个大丛林里面。当时,有位同参道友,跟他相处得很好。这位同参各方面都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冒无名火,可以说是闻名遐迩的。
站在同道的情谊,安世高常常规劝他︰‘谈学问,你不比我差;论对佛法的理解,你也不会输给人家,可是,你的嗔心太重了,你的脾气实在使人不敢领教,这对你自己,以及对别人都没有好处嘛!佛经中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嗔心重的人,将来会堕落的吗?你能不能下一点修养的功夫,修改一下自己的个性?’
但是,正如俗语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二十年过去了,这位同参的个性依然没有改善。
有一天,安世高知道自己因缘时节已经到了,就向他告辞︰‘过去我欠了人家一条命债,如今要去偿还,在临别的时候,我仍旧要奉告你,你生了一辈子的气,将来是会堕落的,而且相貌会非常的丑陋。’
‘那我该怎么办?你可以帮助我吗?’
同参听了,内心似乎有点惊慌,马上把要发作的火气压下去,转为恳求的语气。
‘我要是有办法证了道,会先度你的。现在,我要走了,后会有期。’
跟同参话别以后,安世高就到广州。当时,这里正逢兵荒马乱,他在途中遇到一个凶恶的少年,手中拿著一把刀,一看到他,怒气冲冲地说︰‘好呀!我找了你好多年,今天终于踫面了,你可逃不了啦!’恶少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要砍安世高的头。安世高向著他微笑,温和地说︰‘我前世欠了你一条命债,今天就是特地来偿还的,你不要生气,把脑袋拿去吧!’
正如有位禅师被砍头时所说的︰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
安世高很从容地伸头给对方砍了一刀,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理昭彰,因果不昧的。
《高僧传》也说到,安世高还了命债以后,神识再到安息国去投胎,为王家太子,而后再出家修道,弘法利生。
刚才我已经讲过,安世高到中国来弘化,翻译经典,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时,已经是汉灵帝末年,关中、洛阳一带战事纷起,北方非常紊乱。安世高在灵帝建宁三年(西元一七○年)的时候,就离开北方,到江南去了。
他首先要到卢山去度前世的那位同参。有一天他所乘的船行至洞亭湖庙,这是个香火鼎盛、灵感显赫、有求必应的神庙,由于神能够呼风唤雨,在这里川行的船只,可说是‘分风上下,各无留滞’,换句话说,在这湖中来往的船,都会获得神的庇佑,一帆风顺。
这里还有一种神竹,船上的客商,往往会砍一根带回去,不过,这竹子是不可任意拿取的,要是不经过神的允许而迳自拿走的话,他所坐的船就会被神弄翻,竹子会自动游回原处,因此,商人打从这儿经过,为了避免出乱子,也为了祈神的保佑,往往都要上岸到庙里向神拜祭一番。
再说安世高所乘的船,到了这里,前后三十多艘船上的乘客、船主,正忙著准备三牲礼品,要去祭拜洞亭湖神的时候,神却降灵告诉庙祝︰‘船上有位出家人,你赶快请他到这儿来,我想跟他谈谈。’
正在进香的信徒听了,都感到很惊奇,认为这神真是了不起,上完了香,纷纷自动跑去请安世高。其实,安世高心中明明白白的,早已上岸了。
他到了神庙,对神说︰‘我今天特地来拜访你的。’神在龛中,并没有显露他的面貌,只听到他的声音︰‘大师,我过去世脾气非常大,没有接受你的劝告,就堕落了。但是,因为我好行布施,今天才得到神的果报,有福德管辖方圆一千里的地方,接受信徒恭敬供养。不过,我的福报是有限的,不久,大限就到了,命在旦夕。今天看到你这位老同参来,真是悲喜交集,我悲伤的是自己堕落了,欢喜的是你来了。我恳求你看在过去同参的道谊上,帮帮我的忙。’
‘我也老实跟你讲,我今天是为了要度你,帮你的忙而来的。’
‘我这儿有千匹绸缎和无数的金银财宝,请你替我拿去变卖,而后建筑一座寺庙,希望以这功德,能够超度我投生到善趣。’
‘可是,我只听到你的声音,未曾看到你的形貌,你既然要我为你办事,总得现个原形让我看看呀!’
‘太惭愧了,我实在非常丑陋,假如现形的话,恐怕会吓坏了大家。’
‘没关系,你不妨现一现吧!’
神拗不过他,只好显现了。啊!原来是条大蟒蛇,只看到他的头,究竟身体和尾巴有多长,还不知道。
这时,大蟒蛇把头伏在安世高的膝盖上,依依不舍的,好像向他祈求,眼睛充满了泪水。
安世高就以梵语为祂念咒、说法、忏悔,蟒蛇听了,嚎啕大哭,既是感激,又是悲伤。
这一阵子过后,蟒蛇就消失了,安世高于是把人家供养他的财物运走。当他所乘的船将要离开的时候,船上的乘客都看到山上有条大蟒蛇,频频地点头,像是在向安世高致谢,也好像是为他送别似的,大家也都跟祂挥手告别。
后来,安世高的船抵达豫章(今江西境内),在这里建立了东寺。洞亭湖庙的蟒蛇死了,从此,神再也没有灵感了。
这一天晚上,有个少年突然跑到船上来,跪在安世高面前,法师再为他念咒、说法、祝福,这少年就消失了。
安世高告诉船上的人︰‘刚才的少年,就是洞亭湖庙的庙神,现在他已经得度超生了,特地来向我道谢的。’
后来,有人在卢山之西的大泽中,看见一条漫长无际的死蛇,曾经轰动一时。据说,这地方是现在江西浔阳县的蛇村。
安世高救度了他的同参以后,又到广州去找那位前生杀死他的少年。如今,这少年已经成为白发苍苍的老翁了。一听安世高讲述过去的事,当年的情景仍然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以为是来向他索命的,吓得不得了,马上跪在安世高跟前。
安世高很慈祥地对他说︰‘我是来看你的,同时也要请你帮个忙。’
一听到这话,广州的这位老人才放下心中的石头,连忙说︰‘请说吧,只要我办得到,一定会尽力去做的。’
‘前世我欠你的命债已经还了,另外我还欠了一条命债,现在也得去还。’
安世高很平静地说,好像在谈人家的事情似的。‘在什么地方呀?’
‘会稽(今浙江省),请你陪我去,做个证明。’
广州老人热情地招待安世高,过了一两天,就随著他到会稽去了。他们一到会稽,进了城门,在大街上踫到两派地痞流氓在械斗,双方手中拿著武器,凶巴巴地对峙著。无巧不巧,安世高一到,一槌砸下,正好打中,使他一命呜呼了!
在场观斗的人看见了,都非常惊慌,纷纷指责凶手。
‘不得了,你怎么把出家人打死啦?’
凶手误杀了出家人,难免感到惊惶失措。这时候,广州老人开口了︰‘请大家安静,听我说几句话。这位出家人说他过去欠这位老弟一条命,所以特地从广州到这里来偿还,你们不要害怕,我跟著他来,就是要作证明的。’
于是,广州老人再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叙述给大家听,大家才相信了佛教讲因果,的确一点也没有错。
经历了两次命债,广州老人从此以后,往往普劝世间的人,千万不要为非作歹,更不可以恣意杀人放火,他自己也因此发心精进学佛。
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因果是逃不了的。平常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要非常谨慎。我想,我们讲安世高的历史,从他的传记中,可以了解他虽然是位大德高僧,又是名翻译家,但欠人家的命债还是要还的,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遑论不受果报了。
再说,安世高到中国,弘法、翻译佛典二十多年,如果不是为过去的业力所牵,能够多活几年的话,一定可以翻译更多的经典,对佛教岂不是有更大的贡献,你们说是吗?因此,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业力是不可思议的,业力要是有形状,能够看得见,整个虚空是装不下的。
这里,我万分诚恳地奉劝诸位,以安世高和他的同参作为我们的借镜,千万千万修养自己,对自己的行动举止要非常小心,不要重蹈安世高杀人偿命的旧辙,也不要像他那位同参随便发脾气,多行利他的事,那就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