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唯一传世的作品,曾被宋徽宗这位书画皇帝珍藏在深宫中。这副已成为国宝的画作,向我们展现了公元12世纪世界第一大都市——汴京的繁华,或许是作者的不经意吧,他偏偏把画中的景致取材于祭奠先人的清明时节,可正是这不经意,却使这副画真的成为了对中原文明最后辉煌的缅怀。画成之后不久,这画中的繁华就随雨打风吹去了!
有生就有灭,这是自然的规律,王朝的更替也不例外。但历史却总在这种必然的轮回中让一些偶然的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宋就承担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所能承担的所有的屈辱。翻开中国的历史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曾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称霸四方的时期,但宋却是一个例外,他几乎从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他的统治者似乎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面对着凶悍的邻居他们总是节节败退,从来就没有显示出一点男性的阳刚。在一次次的国土沦丧,屈膝求和中,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让人不快的王朝。尤其到了第二阶段的南宋时期,如果不是中国人正统思想在作怪,那个偏安江南的小朝廷又怎能代表整个中国呢?
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原文化却达到了自己的极盛期,立都于开封的北宋,将自己的东、西、南三座京城全部设在中原境内,尤其是汴、洛两地更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一朝的风流人物几乎都云集于斯,人借宝地而扬名,地借贤人而流金。即使是现在走在开封的大街上,你还能隐约感到深埋在泥土下那曾经帝都的辉煌。
越美好的东西越脆弱,越舒服的生活越让人失去斗志,本来就有“软弱”遗传病的北宋王朝,在坐拥繁华的同时,却和一群强悍的部族做了邻居。这些邻居总惦记着中原的繁华,总是一次又一次利用主人的软弱获得好处,而主人又十分的“慷慨”,总是一次又一次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直到最后一个最凶狠的邻居向主人索要他所有的财产——一场灭顶之灾就这样来临了。
又一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了中原,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回他不但灭亡了中原王朝,带走了这个王朝积累了一百余年的财富,还带走了中原文明最后的辉煌,从此之后的800多年间,中国的中心再没有回到这里,中原——天下之中的美誉,只存在于地理的概念中,一个作为国之中心数千年之久的中原自此衰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