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让历史课本中千人一面的帝王们滚蛋吧
倭瓜脸、肿眼泡、倒八字浓眉、鹰钩鼻、长胡须,原来中国的帝王将相在高中历史课本里长得一模一样。发现这一惊人秘密的是一位网友。从其微博上上传的一组插图看,果然,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有网友人肉搜索了一回,发现这些插图的作者系400年前的明朝人王圻父子,插图选自他们创作的《三才图会》。(11月17日《现代快报》)
还真让胡适说中了,“历史就象个小姑娘,怎么打扮怎么是”,原来帝王将相也是可以任意打扮的。教材编写者之所以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与其说缘于他们的编写态度不严肃,不如说源于他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从入选的帝王插图看,他们无一不具有非凡的长相,看上去极端威严,完全是一副“真命天子”的模样。这不仅是古人想象中的帝王将相形象,大概也符合教材编写者的认知,故才会不加辨别,取同一副帝王像拿来当其他帝王将相的插图了。
我说编写者有封建意识,可能有人会不相信。请允我分说几句。历史上长得獐头鼠目的帝王将相肯定不乏其人,我不知王圻父子是否在《三才图会》里留下过他们的画像,但有一点可肯定,即使有,编写者也不会选,而是会选最能体现帝王威仪的插图,这就像不会将长着一张锄头脸的朱元璋画像作为统一插图一样。因为这中间隐含着编者的价值取向:凡帝王将相都具有一副光辉形象,常人必须对他们报以敬畏和膜拜。此乃基于美化帝王将相的需要。
难以预计,历史教材里大量选用此类插图会给青年学生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但用插图配合教材中的帝王将相事迹的教学,客观上必然加剧学生的皇权崇拜和迷信,其毒害之深不难想见。由此我们不能不反思,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辑导向存在的诸多问题。譬如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农民起义,而是竭力加以美化,其中最突出的是肆意美化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再就是编写者总是囿于从国家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历史,将选编的目光聚焦在打天下坐天下等改朝换代的史料上,从而让帝王将相成为了历史课本的主人公(据查,整个中学过程,提到的皇帝数目至少有100个),一套历史教材也差不多成了为帝王将相作传的家史。
我同意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春生的观点:“历史并不属于皇帝或者将军。她属于人民。”中学历史教材应该重新改写,改写的原则应该突破原来的唯国家主义为是的观点,而是应该借鉴法国历史家费尔南·布劳岱尔的观念:以高于任何国家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历史,应当用一种包容文化、宗教、习俗、经济和思想的“整体性历史”的新方法来解析历史。也就是说,教学历史不是要让学生沉浸在做皇帝梦中,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对几千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全方位的了解,知往鉴今,面向现实和未来,成长为一个现代公民,而非臣民。
让历史课本中千人一面的帝王们滚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