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如何学才能学得更好些
(2011-10-18 05:18:18)
标签:
教育知识点宋体课本学习方法校园 |
分类: 高考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文科。可以说,高三的生活令我向往,但我同时也害怕自己的心理素质不高,可能会承受不了高三的一个又一个的打击。
我的成绩并不好,没有擅长的科目,数学是我的弱项,高中以来,一直都考不及格。虽然它很差,可我并不想就此放弃,有时兴致勃勃地去做题,但写题时真的很茫然,有好多不会,因此,每次做题时都会受到打击。英语的成绩平平,最主要的是,阅读题的得分率很低,常常是看了几遍之后,后面的题还是经常答错,我很想提高阅读能力,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是不是只要多读多背就行了呢?有时觉得自己很努力地在学,可是结果往往让我失望。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学习方法是我的一个致命伤。不知道应如何学才能学得更好些。还有一个原因,我做的每件事,很少能够坚持到底,有时也挺矛盾的,做到一半时会不停地问自己,这样做会不会很费时间,会不会有效果,其实自己也知道努力不到一定的程度,效果是不明显的。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面上中学,升学率很低,上本科的人屈指可数,我很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但以现在我的成绩,希望很渺茫。
老师,我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这位同学:
您好!高三学习的关键有两条:第一条是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因为老师的教学计划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就能基本上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有利于您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第二条弄懂、弄清、弄精课本,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而且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网络,那么你问题也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的。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换句话说高考8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当你抓住了课本那么也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80%的分数,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头扎进课本,把课本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下面我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就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摸索方法,巧妙地学习,科学地记忆;同时也善于比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联成网络、存同求异,区别运用。进而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在解题时从课本上的习题入手,课本上的习题比较简单,做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一些,课本上的习题做完之后再由浅入深,遇到不会做的题之后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不看答案、不看书套公式、不求助于别人,而是静下心来,积极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主动寻求解题思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自己,加上对常见题型的归类分析,再见到习题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做起题来也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平时做题时,对于那些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的题目,要注意审两遍题,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会让我们联想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关于英语阅读能力,我们一定要遵循“厚积薄发,熟能生巧”的宗旨,要做到“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最为关键的就是大量阅读叙事类、科普类、议论或说明类、广告类等字数在三百字左右,后面配有习题的阅读材料的实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难易程度以自己理解正确率达60%~70%,生词量不超过4%为宜;在阅读时,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英语社会文化、科学技术、风士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风趣幽默的短文,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时,要从意群上去看,不要逐字读,更不要用笔或手指边指边出声读,这样有碍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影响阅读速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大量阅读,才能娴熟地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广泛涉猎,才能开阔眼界学到新的知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谢谢杨老师在百忙中抽空给我回信,您写得很全面,我会参考您和我说的,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关于“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的这个观点,我很认可。就是在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方面弱些。
我英语就是平时缺少积累,所以阅读题总做不好,还有谢谢老师您的提醒,我阅读时有时常是逐个读的,所以很费时间。会改正过来的。
最后祝老师您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