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帮复读的儿子走出心理困境

(2009-07-30 08:41:14)
标签:

教育

励志

胯下之辱

金山

分类: 高考指导

家长:杨老师你好!

杨永龙:你好

家长: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杨永龙:没有关系。

家长:我是那个落榜者的家长,曾与你聊过,我是位母亲也是个老师,还记得我吧

杨永龙:呵呵,记得!

家长:孩子现在已上了补习班,但过去的阴影又有出现的苗头

杨永龙:为什么

家长:他本来学习很好(初中),上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没问题,但我看到一些孩子提前被录取,就担心他,于是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中考成绩出乎意料的差,仅普通高中的重点班,他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于是参加了私立学校的考试,被全免录取(全校5人),还算可以,但就这样的考试让他对一些事开始产生想法

杨永龙:什么想法

家长:他对胯下之辱有错误的认识,他可能初中时同学们在一起玩,有人从他头上跳了过去,于是他将考试失利归结为由于受了同学的胯下之辱,我们家长不知道,到了高三他由于一直想这事,导致心理偏差,严重影响到学习。

杨永龙:用韩信的故事来引导他

家长:是呀,他还专门从图书馆查了这个故事和古人对这一成语的理解,他说书上说胯下之辱,是人受到的奇耻大辱,他对历史感兴趣,对韩信也清楚,但他就是想胯下之辱会影响人的前程,他很痛苦。在高三整个一年他几乎没学什么,整天就担心别人的举止对他不利,我们开导他,不起作用,后来发展到不愿意让同学从他身边走过。曾经的学校领导看出他心理有问题,还专门请心理老师与他谈了一次。他谈后当时很高兴,但好景不长,但他还是听老师的话,不再与我说起此事(以前每天痛苦地对我说,当天同学的一些举止)。

杨永龙:可以让他来和我交流

家长:他现在不在家,我曾让他与你说,他不愿意,他总认为没人能治好他的病,今年没考好,他很难受,两个月在家,不与人交往他忘记了过去,但上学后,前几天语文老师让写一篇作文,大致是让他们写高考失利的原因,又引起他的回忆,现在他又开始烦恼,不愿在学校多呆一分钟,他又开始关注他人的举止,担心别人再从他的头上跳过。他很痛苦,我们也很担心,他本来很优秀,现在变成这样,该怎么救救他,杨老师拜托你了。他现在本来补习压力就大,可总不能专心学习那太可怕了,我想多劝他,他不让我说,他说我们说的道理,他都懂,但他就是管不住那个想法,不由他自己,杨老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杨永龙:这是你们没有引导他很好的理解胯下之辱的含义

家长:他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又让他人侮辱了,他专门查了字典

杨永龙:在侮辱这两个字上做文章

家长:哦,他在高三的一年几乎都在关注他人的举止,他不能坐第一排,下课后同学们来来回回从前面走过,他受不了,有时同学给他玩爬他的背上,他能很长时间对此耿耿于怀,经历了今年高考的失败,他知道胯下之辱与人的前途无关,又两个月没去上学,他以为自己已忘了这事,但前几天老师补习班让写高考分析,他在写作文时又想起了,于是每天为此心烦,他将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学的举止上,这怎么能学好呢?他很烦恼,我们也为此担心,昨天我跟他聊了一会,他也知道这样不好,但他说这不由他,他就是很讨厌胯下之辱,他对当年那个同学恨得要死,(认为是他害得自己如今这么痛苦和失败),他对每个人都不信任,他担心每个人都在寻找时机对他人“胯下之辱”,尽管他自己没这个想法,但他不放心他人,所以他很痛苦不愿意去学校,但又不知该干些啥,去了学校学习效率很低,他明知不好,但不由他自己,我们该怎么办

杨永龙:从别人的胯下经过或通过,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人们之间的游戏,比如在体育活动之中就有跳山羊凳;第二种情况是无意识的从别人胯下通过,比如,在一条很窄的巷子内上面有人叉腿工作,行人从下面通过;第三种情况是强迫别人从胯下通过,就像韩信一样。在这三种情况之中只有第三种情况是侮辱,所谓的受辱,其实就是被他人胁迫来从事自己不愿意做,且有损人格的事儿,其他的两种情况则不存在受辱的问题

家长:他曾经住校时,同宿舍的一同学说“如果是自愿的就不是侮辱,而被动的就是侮辱”他拿这个同学的话当真理,我怎么解释他也不听,他认为韩信是自愿而自己是被动(不知情的情况下)

杨永龙:这不是需要解释的,而是在我们的引导之下,让他通过逐步的自我认知来达到化解心理疙瘩的目的

家长:哦,可是现在已严重影响到学习了,我现在将你所说的准备让他看或我转告他

杨永龙:所以我们要与孩子创造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倾听以及适时的提问,比如,你认为同学所说的“如果是自愿的就不是侮辱,而被动的就是侮辱”一定是受辱了,那么在体育游戏中的跳山羊凳,有时也是被动的,难道就是受辱吗?

家长:曾经有个心理医生对他说,他的这种心理外人是改变不了的(是他已长大,世界观已形成),只有自己该变自己,他很痛苦地对我说他现在改变不了自己,杨老师你说的很好,他发展到现在总是关注他人的举止,那该怎么办

杨永龙:在很窄的巷子里,上面有一个人站着,我们被某个朋友开玩笑的推了一下,结果从胯下过去了,是不是受辱呢?等等,通过提问让他自己来解决问题,那么他的认知也就跟上去了

家长:他没有距离感,即使一个人在教室的最前面,张着腿在跳,他坐在最后面,也认为这是侮辱自己,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下课后周围同学站了起来,他也赶紧站起,这时他心理又不安,觉得刚才自己坐着他们站着比他们低,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胯下之辱”。听起来让正常的人不可思议,但的确他是这样的,他总在想报复别人,他人的举止对我怎样。我就应也那样对他。这那叫学生,他去年就因为这样落榜了,今年还不改太可怕了

杨永龙:当他的认知跟上去了,那么他对那些行为的态度也就会有所改变,自然而然这种紧张焦虑之感也就会减轻,当这种紧张焦虑之感得到减轻之后,我们在从他的各种认知和行为表现之中去找他的问题的所在,当我们找到了他的问题的实质,然后进行相应的疏导,那么他的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不过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家长:哦,他实际上是联系到自己的高考,我考虑还是考试压力所致,他现在很关注他人的举止该怎样制止他

杨永龙:你说“听起来让正常的人不可思议,但的确他是这样的”,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因为正常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问题,所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当然也就会产生“这那叫学生,他去年就因为这样落榜了,今年还不改太可怕了”的心理;对于他本人来讲,也是急于摆脱,结果是越摆脱这种情形就越是紧紧地缠着他,所以我们理解孩子是最为重要的

家长:你说的对,他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该怎样帮他

杨永龙:既然我说的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就鼓励孩子要接纳痛苦,带着症状去完成自己当前的任务,无论多么痛苦也要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当前的任务完成之上

家长:是的!我想让他尽快结束这种痛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他本来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呀,可能因为他太能容忍别人,导致自己受伤害,现在他也容忍不了了

杨永龙:容忍别人不是问题的根源,其实他的问题的根源是过于完美的性格在其作用

家长:他希望自己上重点,不想让任何因素干扰自己,是的!他在追求完美,他曾经对我说他的人生让那个同学给害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污点,本来没什么,但他看的太重,我觉得这是“小心眼”

杨永龙:庄子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目的颤抖”。意思是,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

家长:哦

杨永龙:所谓“目的颤抖”,那就是越想得到的,反而越得不到。因为太渴求成功,只执着于登顶那一刻,所以不顾一切,最终累倒。反倒成了通往成功的绊脚石。

家长:是的

杨永龙:你说“他曾经对我说他的人生让那个同学给害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污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关键的是他自己影响了自己。如果没有那个同学,他可能还会出现别的问题

家长:哦,你说的对

杨永龙:所以我说,接纳痛苦,带着症状去完成自己当前的任务,无论多么痛苦也要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当前的任务完成之上,这就是顺其自然

家长:好

杨永龙:你孩子的问题就好比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魔鬼对一群农夫说,我可以帮你们把村子前的山变成一座金山。只要你们每天都默念“大山变金子”九遍,这样天天坚持九九八十一天,那么村子前面的这座山就会变成一座金山。魔鬼在临走的时候说,你们在默念“大山变金子”的时候可不能想猴子,如果想了猴子,大山就不会变成金山的。农夫们开始努力念,但他们努力了十几年,都没成功。因为他们在努力提醒自己不能想猴子,结果他们就想起来了。

家长:你说的太好了,我会告诉他

杨永龙:你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强迫自己不受所思、所想的影响,所以以为自己就在集中精神学习,其实是集中精神去忽略所思、所想。看看他的表现和这个寓言故事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家长:是,他就是那样,他越是不想让某种东西影响自己,越是关注这种东西

杨永龙:我想他的这种表现可能与他内心的感到虚弱有关。

家长:是,他对自己的不自信,看来提高他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是关键,我这样认为,不知对否

杨永龙:是啊,他目标太高,自信心不足,所以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胯下之辱这样一些细枝末节上了

家长:是,我也这样认为

杨永龙:所以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孩子自己寻找和发现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更大的焦虑,比如学习、前景压力;亲人、朋友以及老师对他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价等等,在没有具体分析之前,这些都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家长:是的,我看他很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

杨永龙:当我们真真找着了他内心焦虑和冲突的根源(最好是他自己发现的),那么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家长:好的!他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的语文本来学得不错,平时考试在120分以上,主要是写作好点,但今年高考第一门考语文,他心理素质不好,紧张,只考了89分,他由此认为自己的语文阅读理解太差,他现在变得“他认为不会看书了,每看一篇文章很吃力,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去理解”结果读不懂了。他说越是他认为重要的文章越是读不懂,如果他觉得这篇文章不重要反倒很轻松就读懂了

杨永龙:这需要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分析,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探究。所以我们教师用做思想工作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因此,适合别人的分析,不等于就适合他;而适合他的分析,也不一定适合别人,所以我建议还是找当地好一些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其解决。“他说越是他认为重要的文章越是读不懂,如果他觉得这篇文章不重要反倒很轻松就读懂了”,上面的内容本来就说的是这种情况

家长:哦?看来他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杨永龙:上面的例子说,不要想猴子的提示--如果魔鬼不是设了这么一个陷阱,提醒农夫不要想猴子,农夫们的脑子里又怎么会突然冒出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猴子呢?虽然导火索是猴子提示,但其根源却是农夫心中的执着与贪念。他们心中有放不下的东西,并为此焦虑(如果我想起了猴子,金山就没了!)。如果他们放下心中的执着,放弃贪念,便可成功。但因为本身对成功的追求,因此永远无法达到目的。譬如有人在看书时不得不看衣角,然后强迫自己不要看衣角,觉得会影响学习,结果就更注意要看衣角。这最重要的因素是害怕影响学习,而最核心的是害怕考试失败对自己带来的种种后果。所以看衣角本身,是有着重大的焦虑隐藏在背后的。

家长:哦,是的!我现在明白了,他问题的症结在于高考

杨永龙:是的!你孩子的情况是独特,因此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才是更好的解决之道。

家长:好!谢谢你,耽误了你很长时间

杨永龙:没关系,希望以后常交流

家长:以后有问题再来请教你,今天就不打扰了

杨永龙:再见!

家长:好,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