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读生临考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怎么办

(2009-05-14 06:40:18)
标签:

教育

励志

换位思考

高考

分类: 高考指导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四的学生最近的一次月考考得很不理想,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怕再次失败,不知道在这最后几十天的时间里自己能不能有一个大的突破,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谢谢!

这位同学:

您好!高三的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也就是说我们全面了解自己,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如果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您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这是因为我们在高三的考试中把问题都出完了,高考场上怎么还能有问题出现呢?所以高三考试出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下面的有效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地复习,而且还有利于我们高考成绩的提高。

绝大多数学校高三的考试都会排名次,要排名次就会有前后的起伏或波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具有的心态是要跟自己比,莫与他人攀,也就是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同时拿出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题,重新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查找自己出问题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弄明白,不留知识死角。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当然通过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我们在高考之中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另外,不要过分去关注考试的分数,而是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我们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三有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我们的知识盲点,只要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把它扎实有效的弥补之,这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高考,而且还会避免高考中会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我们的盲点。这样的模拟考试对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我们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地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高三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在终点冲刺的这段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并为自己集中突击和解决考试中所暴露薄弱环节,使我们在高考前妥善解决它们,这样我们就会在高考中把握胜局!

做最好的自己。只要你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帮助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

焦云:杨老师您好,看了你给我提的意见了,真的谢谢咯

杨永龙:不客气,多多请您批评

焦云:您是前辈应该是您批评教育我才对啊

杨永龙:我们都是学生,相互学习才对啊

焦云:啊!您是学生?

杨永龙:呵呵,我的本人成分一栏一直在填着学生,呵呵,当然是学生了

焦云:杨老师,我想问你个问题,我总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样,整天东想西想的,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很烦,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杨永龙:呵呵,是什么样的心理疾病呢?说说看

焦云:现在还好,以前总把毫不相干的是情扯在一起,还觉得听有逻辑的,可后来呢?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的

杨永龙:这是您没有理清思路,这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呢

焦云:不是的啊,我是说在平时与人相处的时候,就喜欢多想,有时候还把别人想的很坏的,我觉得自己好讨厌,着该怎么办呢?

杨永龙:呵呵,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适当的对他人防范也是没有问题的

焦云:这学期我回到以前的学校补习,遇到了好多以前的同学,刚开始大家都还要打招呼,可后来碰面了,我给她们笑,她们却装做没看到,我觉得想不通,他们怎么这样呢,我就安慰自己不理就算了

杨永龙:呵呵,这种情况我也经常碰到啊,其实有时候别人时在想他们自己的事儿,其实真的没有看到您哦

焦云:不是的啊,都已经好多次了啊

杨永龙:呵呵,您进行过思考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焦云:我想过啊,但我也没有想到什么理由啊

杨永龙:您平常是不是在别人面前评论他人呢

焦云:以前是这样的,但上高中后我就觉得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要怎么生活与我并没有关系,所以我在之前就早已该掉这个毛病了

杨永龙:这就是说您曾经的行为被别的同学添油加醋了

焦云:哦,也许吧,其实现在我什么也不想去想,就只想把高考考好,我不想再失败了,但成绩总是不见起色,觉得自己似乎都快没有信心了

杨永龙:呵呵,所以以后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事儿,要多多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

焦云:恩知道了,谢谢老师

杨永龙:下面我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其一:从前,曾经有这样一个盲人。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在夜间出门时,常爱提着一盏明晃晃的灯笼。

开始的时候,人们皆迷惑不解。终于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大哥,您眼睛看不见,打这个灯笼有用吗?”

“有用!有用!”盲人道:“我是让你们看到我,以免在黑暗中把我撞倒了。”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却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要求别人太多,反思自己太少,苛责的多,宽容的少。事实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只要我们懂得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宽容了别人,也就是解脱了自己”,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愉悦、快乐和幸福的时光。

其二:有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生活得愉悦、快乐和幸福的长老,向他请教生活与成功之道:“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呢?”

长老看了看他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想了想,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是这样的吗?”

长老点点头,说出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不幸的时候,”少年皱着眉头道,“真正用心去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难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长老微微一笑,又说出一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你的意思是让我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要根据别人特点和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说得很好!”长老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说出了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想了一会儿,少年遗憾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一时还悟不出来。而且这四句话之间也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长老说道。少年沉思良久,叩谢而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我们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

所以我要对你说的是:一个人是否成功,换位思考是及其重要的!一个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人,永远是失败者,即使偶然有所收获,也是稍纵即逝,是暂时的。人活着所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做好工作和处理好与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这是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这需要使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与美好。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熟练地驾驭,这就需要我们去捉摸与探索。

焦云:谢谢老师,我一定会改掉自己的坏毛病的,

杨永龙:呵呵,今天就聊到这儿以后再聊

焦云:恩,谢谢咯,祝您事事顺心

杨永龙:也祝您学习进步

焦云:我会加油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