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成绩与目标不符同学嘲笑怎么办
(2009-02-17 08:24:37)
标签:
高考恶作剧高三知识点数学物理教育 |
分类: 高考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高三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自我感觉不错,但考试总不尽如人意,数学物理总突破不了140,语文总突破不了100,英语学起来不错,考起来总在作文上大量失分,导致总无法达到90分,我由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同学发现了,当他们发现我成绩与目标不符时,就来嘲笑我,他们的成绩也不见得比我好,不知道怎么处理他们的嘲笑,当我想和他们交流阅读《相对论》的心得时,他们就说我不自量力,面对他们的嘲笑,我基本上能忍,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他们就得寸进尺,经常在课间、午休时影响我学习,动摇我的信心,有时真的忍无可忍了,有将他们杀之而后快的念头,但是我深知不能违反法律、违背道德,于是我想请教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高考备考的关键时刻,我需要安宁的环境来实行备考计划。——一名高三学生
这位同学:
您好!首先我要告诉你:目前高三考试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那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达到查缺补漏提高高考应考能力的目的。你说“各科的学习情况自我感觉不错,但考试总不尽如人意,数学物理总突破不了140,语文总突破不了100,英语学起来不错,考起来总在作文上大量失分,导致总无法达到90分”你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呢?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没有融会贯通,还是解题不符合规范?是没有精读、细读课本遗漏了知识交汇处的内容——擦边球,还是没有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粗心大意问题?等等,只要你能以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考试,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把补漏的工作做得越扎实,那么我们在考场上出现问题几率就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意味着实现自己理想或目标的成功率就会越来越大了。
你说“我由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同学发现了,当他们发现我成绩与目标不符时,就来嘲笑我,他们的成绩也不见得比我好,不知道怎么处理他们的嘲笑”,首先我们要清楚同学之间的这种“嘲笑”其实是有口无心、说着好玩的调侃、幽默和恶作剧。一般来讲这样的调侃、幽默和恶作剧更多的是朋友之间,为了调节气氛、调剂情感以及锻炼心胸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其实这种手段在中小学学生身上乃至动物的幼崽之中时非常普遍的。如果在我们小时候缺少了这些调侃、幽默和恶作剧,以及在这些调侃、幽默和恶作剧中的锻炼和陶冶,那么我们就很难形成国人所尊崇的“温良恭俭让”的品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种同学或朋友之间的调侃、幽默和恶作剧,对您发展和提高情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家也常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反映在处理人际关系之上,一方面是说我们以怎样的心态看调侃、幽默和恶作剧这件事,另一方面是以怎样的行为处理这件事。这两个方面无论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终所得到的都是对您自己的心胸乃至品行的影响。所以我建议您到我的网页看看《心态决定一切》这篇文章,在其中的这段文字——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改变帆向;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您要认真领会。如果您顺着同学或朋友的调侃、幽默和恶作剧开自己的玩笑,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积极宽容的心态,进而培养自己的大气;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对方的面子,更引不起无意义的争执和辩驳,还可以是大家的关系和谐融洽;还有一方面可以发展您自己的幽默感,使您显得更理智、更成熟。
在此我有必要给您谈一谈幽默的层次问题:幽默的最低层次就是像您的这些同学一样,专拿别人调侃、幽默和恶作剧的人,这种幽默虽然能博得周围人的一笑,但是会让被打趣者尴尬、难堪或心里不舒服,所以这是最低层次的幽默;其次是不针对他人而专开性、政治、哲学、宗教等方面玩笑的幽默,在与人交谈和交往过程中,这种幽默完全可以作为活跃气氛的添加剂,而且在高层次的幽默氛围下,也可以偶尔用一下这种形式幽默,效果会很好;最高层次的幽默就是自嘲,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嘲笑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另一种就是嘲笑自己过去做过的蠢事和现在仍可能做出的蠢事。幽默本身体现着一种不为命运所羁绊的自信以及对人对事的宽容和豁达,这种幽默和自嘲经常使得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幽默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会更有弹性——能屈能伸、成方成圆、收放自如,同时幽默的人更能够蔑视困难,昂首阔步,面对现实,泰然自若地度过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所以我建议您以良好的行为表现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来看待,并尝试和学习顺着这些同学调侃、幽默和恶作剧的话茬或行为开自己的玩笑,这样您不仅可以学会身处复杂场面的决胜方法,更是您习得了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良好品行,为日后从事社会工作如鱼得水、如沐春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知以上所谈对您是否有启发,请您参考。您的朋友杨永龙期望您尽快调整心态,永远与愉悦、快乐和幸福结伴同行!
杨老师:
您好!谢谢您,我明白了,我会放平心态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