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发表在9月份某期新京报的小文儿一篇。这是第一稿,德芳姐姐嫌过于主观,连夜催了我第二稿。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一稿比较过瘾。
小时候,书上说有种奇怪的动物,角似鹿,头似驴,身似马,尾似牛,叫做四不像,大名叫麋鹿。在我小小的脑袋里,立即创造出了一只拼贴而成的动物,就像80年代一个教育小朋友做事要认真的动画片里的马虎小男孩儿画的“大象”一样。后来,我从农村第一次走进大城市,第一站直奔动物园的麋鹿笼子,一眼看去,失望极了,里面那帮家伙,跟它们的邻居并没有啥两样。从那以后,深受打击的我转变成了一个怀疑论者——怀疑任何文字的描述——我们伟大的母语真是种善于制造怪物幻想的语言。
例如,屈原老先生写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忘掉你中学语文老师的教诲,你“看”到了什么?有人告诉我,他看到了一只神农架野人。原来屈老先生一直在倾慕一只“浑身红毛、脸呈麻色、脚毛发黑、腿又粗又长…”)的家伙。
神农架野人,实在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荒诞,最经久不息的传奇之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这种野人兴旺地“存在”了几十年。读到此处,野人爱好者们可能十分愤慨,特别是考虑到有的“野人专家”近十年如一日在深山中苦苦寻找,并蓄须明志,声称不找到野人誓不剃须。然而,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经过了系统科学训练的人,我只能说,请拿证据说话。
我看过的最有趣的证据是关于野人的两则八卦,一个是1915年湖北房县一名叫做王老中的猎户,被女野人掳去做了压寨先生,还生了个小野人,后来小野人溺水身亡,母野人悲痛的投水自尽;另一个是1938年湖北当阳一个“桃花嫂”某天给丈夫送饭,失踪。30多天后(多么奇妙的时间,确保可以有一次受孕机会)衣衫褴褛的回家,第二年生了个猴子一样的孩子。
这前一个,我建议还在坚持这个证据的人看一下潘光旦先生翻译的百年前英国老叟霭理士著的
《性心理学》,你会看到不少这样的“故事”。而后一个,怎么看怎么像乡野中传播的恶毒的闲话,特别是对一个不幸生了畸形儿的母亲。这后一个还有现代的版本,一个不幸患了先天性小头畸形的男子被认定是“杂交野人”,1986年被拍了录像,最近还被野人爱好者们广泛的提及,可悲的那位母亲,1986年还健在。

再看看掀起野人热潮的1976年一份电报,这份电报之所以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目击者是党的干部,作假的可能性不大”。电报提到神农架林区革委会六位干部目击一奇异动物,“浑身红毛、脸呈麻色、脚毛发黑;腿又粗又长,脚是软掌,走路无声,屁股肥大,行动迟缓;眼像人眼,脸长,上宽下窄,很像马脑壳,嘴略突出;无尾,身长约五尺,体重在二百斤左右。”可这哪里像人?明明是一头棕熊。没有一条不符合棕熊的特征,却非要说成是野人。我们也许可以排除主观造假,可是一双不冷静的眼睛同样可以给大脑造成一个假象。事实上,熊是很多野人目击事件的嫌疑人,因为熊在体态上与人有几分相似,特别是很多时候,它们会直立身体,两足着地。比如再看这一个,曾经与“野人”搏斗的老人殷洪发曾对人说:“野人胸前还有一块月亮疤,疤周围的毛是白色的。”据我所知,我国符合这一描述的“嫌疑人”只有亚洲黑熊,胸前的新月形白斑是它的标志。
还有数次目击事件提到“有两个很大的乳房”的红毛女野人,最大的嫌疑是羚牛之类的偶蹄目动物,它们的雌性的大乳房的确很是显眼——奶牛的乳房大家一定见过。
至于被认作“毛公”的藏酋猴、那位蓄须明志的壮士发现的熊头骨残块、造假的脚印、吓唬小孩用的羚羊等等,全当笑谈好了。
《中国青年报》日前登载了一篇文章,呼吁“与其让人类的科学探险来破坏一种自然奇迹,倒不如让这种奇迹永远不为人知。即使神农架真有野人存在,也请让他们安静地继续生活下去吧!”然而,正如孟京辉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开头戏谑的那样,“有屁不放,憋坏心脏”。好奇心永远是驱动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况且,这次的,根本就是无源之气。
并不是说世界上就不存在没有被发现的未知动物,正好相反,随着人类的足迹延伸到了过去无法触及的一些地域,近几年,仅仅陆地动物,就有许多新发现。比如最近在老挝和越南边界的山区里一个新种的鹿,一个新种的猪科动物和一个新种的牛科动物相继被发现。
既然痴迷于野人,我想这些爱好者们一定是人类学的忠实粉丝,我建议他们不妨关注一下最近关于弗洛勒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大讨论。弗洛勒斯岛是印度尼西亚众多岛屿中的一个,位于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由于一直为大洋阻隔,过去人们相信,在4000年前驾驶着独木舟的现代人之前,没有人能够达到这里。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业余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与剑齿象化石埋藏在一起的石器,那些化石可是有75万年的历史,他声称一定有原始的人类在更早的时候就来到这个岛了。直到2004年,人们在弗洛勒斯岛的一个地方发掘出了一具完整的原始人化石,那位业余考古学家的假说得以证实。根据对化石的分析,他属于原始的直立人的一支。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化石显示,这个“成年人”身高只有一米左右,而且,脑容量小得惊人,只有现代人的1/3。彼时,《指环王》正在全球热映,在正式命名为弗洛勒斯人之前,科学家们亲切的称呼这个小家伙为“霍比特人”——托尔金笔下的矮人族。
有人质疑这具小个子原始人是不是患有小头畸形的正常人,后来随着更多的化石的出土,证明小头矮个子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鉴于小头畸形罕见的发病率,几个个体同时患有此种疾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些化石的历史从9.5万年前起,到1.8万年止,科学家们根据他们留下的石器,他们捕猎动物骨骼复原了一个此前从未被人知的我们的小个子表亲的生活。截至目前,关于弗洛勒斯人的各种讨论仍在热烈的进行之中。
要是光知道蓄须明志,胡子长了,小心被目击者当成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