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最美小偷老胡博客杂谈 |
分类: 随笔感悟 |
尴尬的事儿太多。据安徽卫视称,徐州的张大姐一家经济状况不好,靠丈夫打工维持生计,不料家里还是进了小偷,更意想不到的是,小偷不仅没有偷到东西,还留下了两张百元钞票和一张字条:不好意思,你家真是一贫如洗,是我从未遇到过的,这两百元你拿去换锁吧。这个消息,昨日在凤凰资讯网上贴出仅仅一天,就有近169973万人参与,5496条评论,95%都是点赞,称这个小偷是盗亦有道、劫富济贫、中国最美小偷,云云。
在中国,没被小偷偷过的恐怕不多,若是有没遭遇过小偷的那也是因为穷得叮当响。小偷毕竟是令人讨厌的,偷盗毕竟是违犯法律的。可是,为何上述新闻里的“小偷善举”却令众多网友一致点赞呢?网友对小偷的点赞,反映出一种尴尬的现实,尴尬的愿望,尴尬的心态。在一个小偷无处不在且无孔不入的国度,在一个铁门紧锁却防不胜防的社会,这种尴尬的确是一种无奈。
广东省肇庆市一位网友说:这个小偷的偷盗行为确实另人不耻,但他到最后竟然留钱给穷人,凭这一点,说他是侠盗不为过。说句难听的,把这类的小偷放去扶贫计划管理局,他能造福一方人民,你信不信?他不会看着百姓贫苦而无动于衷,最起码他比坐着喝茶拿钱不办事甚至敛财害人的官僚更有良知!这话听来虽感觉有点儿过激但却是这些年百姓面对一些类似新闻事件的一种普遍反响,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我们痛恨的日本,虽然不能说没有小偷,但碰到小偷的概率,几乎和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一样低。相反,在日本“拾金不昧”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日本孩子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去碰,即便捡到了东西也要拾金不昧,主动交到警察署。否则,视为无端占有,也是违规违法的。因而“拾金不昧”反倒成了日本人的好品德。日本一年丢失近30万只钱包,有近87%被归还,遗失手机126780只有近96%被归还,这在中国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日本人之所以不做小偷,除日本的法律很严格外,日本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都很富裕、贫富差距比较小等等,都是对于本质有所触及的原因。
在日本的警察署里,警察为堆积如山的失物找不到失主而犯愁,而在我们的公安局里,百姓为报案泥牛入海而犯愁。同样是一种尴尬,但尴尬的实质却大相径庭。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结尾有一段台词,很有意思,恰好可以用来缓解一下“中国最美小偷”的尴尬。皇上: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朕怎么安心?苏乞儿: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的,而是由你决定的。皇上:我?苏乞儿: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能令国泰民安,谁会愿意当乞丐?皇上: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