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贫铁矿开发堪忧
刘继顺
2008-04-26
铁矿石的品位决定于含铁量。一般地,中国将含铁50%以上的铁矿称之为富矿,35%-50%为低品位矿,25%-35%为贫矿,25%以下为超贫矿。中国约有97%的铁矿储备的品位低于35%,属于低品位甚至是超贫矿。在中国,超贫铁矿的储量很可观,单冀北可开采的超贫铁矿储量就多达50多亿吨。
超贫铁矿在2003年前是没有什么开采价值的,为烂石一堆,因为开采成本高于销售的铁矿价格。2003年以后,铁矿粉价格一路走高,从2006年的400元/吨,至2007年9月份的每吨精粉(含铁在63%左右)500元,到如今的1500元/吨左右,最高时达1600元以上。铁矿石的涨价提升了超贫矿的盈利空间,在价格的刺激下,给国内原来根本无法利用的超贫铁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
如果铁矿石的可选性好,即使品位在10%至25%之间,在当前高位运行下也可获利。
并非所有的超贫铁矿开发,都能获利。对于10%-20%的超贫铁矿要想获利,对矿石的可选性要求严格。一般是低硫低磷的可露采磁铁矿,且为半风化矿。因为可露采,只需挖掘机;因为半风化,磁铁矿与脉石矿物已经自然解离,基本上不需破碎,用水洗重选就可使半氧化的磁铁矿富集;因为半风化,磁铁矿的氧化不完全,仍残余有磁性,可用磁滚机使其富集。经这种简单的处理,就可得到含铁量在60%以上的合格产品。每吨合格精矿产品直接生产成本不会超过300元,有些在200元以下,因此获利可观。
目前个别大公司,小企业和个人涉足超贫铁矿的开发。因为超贫铁矿的投入成本相对较小,会吸引很多个人开采者介入,隐患随之产生。据了解,除了合法走过手续的开采者,越来越多的无证小铁矿业主靠着廉价的设备、低廉的劳动力,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条件下,靠偷采铁矿石牟利。
近几年来,国家对私采滥挖一直三令五申,实行高压政策,但收效不是很明显。小矿山绝大多数是乡镇集体、民营和个体采矿,资金投入少,装备简陋,且缺少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矿山设计和开采方案,更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多数是见矿就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造成了铁矿石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不安定因素。
含铁10-20%的矿石经处理后,遗留下80-90%泥砂,有的经简单的沉淀后,直排江河,污泥遍地。废水悬浮物浓度往往会超标几百倍,硫化物浓度也成倍增加,同时伴生大量的铁离子、亚铁离子等大量污染因子,这些都能对生态环境迅速地造成严重破坏。因为露采,破坏了植被,从而导致土质沙化,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恶果。
从环境角度看,这种超贫铁矿的开发,其实是得不偿失。所得之利难以用于恢复植被之需。因此,若不对小型贫铁矿山的开采加以管理和限制,将会引发产生重大生态灾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