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管制成为不良行为的助推器(博首)

(2012-06-28 14:48:57)
标签:

育儿

管教

不良

行为

推动器

幼教

早教

分类: 幼儿早教

    别让管制成为不良行为的助推器(博首)

    某天早上起床,看见爸爸晚上吃的冰棍纸摞成小山,脑子瞬间闪现昨天晚上的一幕,爸爸抱着彤彤义正言辞的说:“女儿,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没有节制,吃糖对牙齿不好,不能吃太多”然后,边摇头边想,这爸爸要求女儿吃东西要节制,怎么到自己就完全忘记了呢?也许,这就是成人的通病,对孩子义正言辞,越想越有道理的事情,而到了自己身上就完全不考虑是非对错了。想想看,如果摆在自己面前一份期待已久的美食,你会因为什么原因而放弃享用呢?我是个意志力薄弱的人,对于我这个信奉美食是人生不可或缺乐趣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人在我耳边喋喋不休的不让我吃,我一定痛扁他一顿。现在想来,我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吃的食物,只有四个原因:第一:这个食物不适合我的口味;第二:我曾经因为这个食物受到折磨,例如:过敏或腹泻;第三:这个食物有剧毒,吃了立竿见影就会死;第四:如果没有任何原因,只是简单的不让吃,那么就需要给不吃的行为一个值得期待的理由(比如,马上还有一个更值得期待的美食等着我)。至于,吃完会长蛀牙这样的话,对于我这个成年人来说,那绝对与保持口腔卫生习惯有关,而与吃什么的关系并不大。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自己在要求女儿任何事情前,换位思考一下,真正考虑一下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可不希望女儿在无法达到我的要求后,反而为女儿创造练习如何动脑筋对付我的机会。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起,如何控制孩子吃零食,或者,如何用零食诱惑孩子做家长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那时就在想,这样做有效果吗?然后,就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小区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年轻人,每天踢院子里的铁皮垃圾桶,邻居都因此受到噪音的骚扰。于是,大家纷纷向这群小青年抗议,要求他们停止踢垃圾桶扰民的行为。但,这群小青年不但不听劝告,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踢垃圾桶的热情。就这样,小区的人们不断被小青年们骚扰。有一天,有一个老人面带笑容的走到小青年中间,对他们说:“我特别喜欢听你们踢垃圾桶的声音,为了保证你们每天都能坚持踢垃圾桶,我愿意为此支付你们每天100美元作为报酬。”小青年们听了老人的话非常诧异,但又一想,踢垃圾桶还可以顺便挣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小青年们爽快的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于是,接下来的10天里,在老人要求的时间,每天都能准时的听到小青年们卖力踢垃圾桶的声音。10天以后,老人再次找到小青年们,面带难色的对小青年们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每次准时踢垃圾桶,我真的非常开心,但是,由于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可能不能支付你们每天100美元了,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每天是否能减到50美元。”小青年们听老人这样说,虽然,觉得钱有点少,但也还是接受了这个价格。于是,继续坚持按照老人要求的时间踢垃圾桶。又过了10天,老人再次对青年人们说希望减价,这次的价格是20美元一天,青年们开始不高兴,认为这个价格太低,于是,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踢垃圾桶。直到,有一天,老人说出希望青年们免费为他踢垃圾桶的要求,这些青年彻底生气了,他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太不值得,于是,从那天开始小区的居民们再也听不到小青年们踢垃圾桶的声音了。

    这个故事教育了我,时常想,教育也许并不只有一条路,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未必直线距离最短,直接的说服教育不见得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绕个弯路、欲擒故纵也许效果反而更明显。比如,彤彤最近的一次棒棒糖事件。

      前两天,带彤彤去汽车电影院看电影,彤彤在便利店里看上了一块超大的棒棒糖(直径将近20厘米),很显然这么大的棒棒糖,她绝对吃不了。买回家的当天,彤彤兴高采烈的要吃,爸爸看着这个巨大的棒棒糖不免担心彤彤吃多了的问题。于是,和彤彤约定只能吃几口,就要还给爸爸。和很多被限制饮食的孩子反应一样:彤彤在异常珍惜中吃完了爸爸限制的数量,在拒绝履行承诺后看见了爸爸的不悦,为了让爸爸开心而违心的把棒棒糖放入冰箱,然后,又在不到5分钟后企图反悔,大叫还要吃。于是,我想到了上面的那个故事,想到了也许可以尝试放心的使用逆向教育,毕竟我相信,这么大的棒棒糖彤彤是绝对吃不了的。于是,我给了彤彤一次体会吃多了会难受的机会。我告诉她:这个东西很甜,吃多了会觉得不舒服,彤彤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试试,并且,妈妈希望彤彤尽量把它吃完?彤彤很奇怪的问我:为什么要吃完?我的回答是,因为这个是彤彤要买的,并且爸爸、妈妈都不爱吃,为了不浪费,彤彤应该尽量吃完。不出我所料,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彤彤仅仅吃了几口,就对棒棒糖失去了兴趣,趁热打铁,我在彤彤放下的几次,都提醒彤彤还要继续吃。结果是,彤彤很难过的对我说:妈妈,我再也不想吃了,吃多了难受,下次我再也不要这个棒棒糖了。这次收起这个棒棒糖,彤彤再也没有吵着要,倒是偶尔我会提醒她还有一个棒棒糖没有吃完,小家伙马上就会捂着嘴跑开。

      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他的人生需要很多体验去填满,也需要很多体验去修正。孩子教育需要艺术,正向的说教一定是要建立在切实的体验上才会更加有效果,面对好奇心的诱惑,简单的拒绝与不理解的孩子加在一起只会成为助推器,唯有培养孩子识别的能力,激励孩子自我控制的欲望,才可以真正实现教育的结果。

      比如在孩子控制零食问题上,需要做的是在两岁以内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口味,不主动提供任何对孩子不健康的食物,让孩子从口味形成上为选择健康食物打下基础,正如希尔斯医生《亲密育儿百科》中说到的,这样的孩子在2岁以后,也许仍然会无比热情的吃糖果和巧克力,但他们身体会不适应,也会更容易感觉到吃多了不舒服的道理,正如,彤彤吃糖,每次都无比热情,却都很快放弃;还需要做的是在他每次要吃某样食物的时候,漫不经心的告诉她,你对食物健康的判断,让她习惯对每样食物都进行判断。正如:彤彤吃东西经常会问,这个是补充什么的,那个是不是健康;还需要做的是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不健康食品的排斥,要相信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正如:每次彤彤吃零食时,都希望让我尝尝,当看到我坚决拒绝时,就会对食物兴趣明显降低;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内容,还需要记住,一定不要在孩子吃某样食物是大惊小怪,不要用不健康的食物作为表扬孩子的奖励,不要用美味的态度给孩子这些食品。要相信你给孩子建立的饮食习惯,放心的让她在平淡中尝试。更不要让“求不得”成为孩子对饮食可望的推动器。

    将《别让管制成为不良行为的助推器》作为标题,不是让家长放任自流,而更强掉的是教育于无形。要做到这点,其实比简单的制止和管制难得多,需要考虑的也更加全面,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慢慢体会和时刻调整自己的行为。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教育也许会更加轻松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