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2010-12-28 13:14:14)
标签:

刘称莲

书香

读书

家庭教育陪孩子

走过高中三年

高考

高三

分类: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女儿从小爱看书,而且看得很杂,这是她知识面丰富、文章写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功课越来越繁重。每天,各科老师都会留许多作业,回家吃完饭,就得埋头写作业。高一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较差,女儿每天晚上在这三科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总是把作业做完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没有一点点喘息的机会。女儿非常烦恼,别说玩,就算她喜欢的课外书也一本都看不了了。从小到大,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课外书,已经养成了习惯,猛一下丢掉这个爱好,她的心里空落落的。而且一段时间不看书,她就感觉笔头生涩,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那么出彩了。

看女儿苦恼,我也着急。作为家长,我知道功课学习的重要,毕竟我们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将来应付高考是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然而我更知道,死学课本不读书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我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女儿学习学校的功课之余,也要多读课外的东西。

过去我们有条件的时候,看书,看大部头的小说;现在我们没有条件了,创造条件也要看,看不了大部头,我们看报纸杂志还不行吗。

于是,每天下午女儿回来之前,我就把家里订的《北京青年报》放在餐桌上。一般来说,她回家后,我的晚饭都还没有准备好。她放下书包,就先看一会报纸。《北京青年报》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日报,内容很广,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和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副刊。我和先生到北京以后一直订阅的这份报纸,女儿从二年级开始跟着我们读报,从最初的只看最后一版的脑筋急转弯、幽默等等,到后来的每个板块都翻阅,并且和爸爸妈妈讨论当下发生的事情。

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老师夸奖女儿,说女儿知道得多,而且看问题的观点很独特,我想这跟她看报纸有很大的关系。

订阅全年的《北京青年报》可以赠送《读者》杂志,多年来我们一直要这个赠品。我是《读者》的铁杆粉丝,从中学时期她创刊时期的《读者文摘》就一直热爱,直到今天,先生也是。在我们的带动下,女儿也从小喜欢《读者》,发展到后来每期每篇必读。她写的文章里的许多论据都是出自《读者》的小故事。小学和初中,每次《读者》到家,她都会拿到手一口气就看完。升入高中,再也没有这样的享受了,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她都要应付没完没了的作业。我就把读者放在沙发扶手上,或者她的床头,有的时候卫生间的暖气片上我也放一本。

我们家还订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杂志,我都如法炮制,凡是女儿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书。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书,顺手就可以操起一本看一会。而且,杂志上的文章都是独立的,也不是很长,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间或,沙发扶手上也会出现一本“大部头”,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女儿就是在晚上泡脚的时候逐次看完的。

女儿从中得到了好处,有的时候我忘了在某个地方放书,她还会提醒我。

不过,到处放书、放杂志导致我们的家里看上去很乱。一次,女儿的姑姑从老家来北京,看我们家东一张报纸,西一本书的,就开始帮我收拾,还数落我不好好打理家把家弄得这么乱。我笑着告诉她,我其实每天都收拾的,不收拾那些书报,只是想让我们家充满“书香味”而已。

不然怎么办呢?我如果把书都整整齐齐地收拾到书房里或者报刊架子上,我的女儿看起来就不方便了。等我的女儿日后“下笔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迟吧。

关于课外书,女儿偶尔也会放纵一下。《暮光之城》中文版翻译过来后,女儿从邻居姐姐那里借了两册来看,却发现翻译得实在太差。用她的话来说,还不如她翻译呢。于是让我在网上给她购了原版的。

那是一个周六,我们从快递手里拿到了三册原版的《暮光之城》。女儿爱不释手,高高兴兴地把书拿到了她的屋里去了。晚上我上床的时候,看她的屋里还亮着灯,我以为她在复习,准备周一的期中考试。

周日早晨,都9点了,女儿还在呼呼大睡。叫她,说昨晚熬夜到凌晨4点,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册看完了。实在是太困了,求我让她再睡一会。为了我女儿的健康,为了我女儿的快乐,去他的期中考试,让我女儿睡个痛快再说!

挤时间,女儿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的英文原版看完了。20098月,女儿参加了托福考试,满分30分的阅读,她拿到了29分。后来我翻看女儿的英语周记,看到她的英语老师在她写的读后感后面鼓励她坚持读原版小说,因为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摘自《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