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思考
(2008-09-22 22:29:02)
标签:
三鹿蒙牛伊利光明食品安全蛋白质粉营养林海峰健康 |
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随后检测出的,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22家被检查出三聚氰胺问题,暴露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决不只是在于政府如何处理,更重要的,是广大群众,如何学会为自己的权益去争取。
人们可能只注意到了三聚氰胺的毒性,及引起的儿童肾结石问题,真正的背后动机却比这个问题更可怕。
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以增加检测蛋白质的含量,这本身意味着一个更需要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既然是牛奶制品,牛奶本身含有足够的蛋白质,那么蛋白质的来源原本不需要三鹿之类的公司去做手脚。可是既然这些著名的公司不约而同地做了手脚,就代表那些牛奶就不全是牛奶,一定掺杂了大量的填充物,才使得蛋白质含量不够而需要作假!
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只放在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上。那些厂家赶紧让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消失。可是,没有了三聚氰胺,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够,他们又会用什么可怕的,我们还位置的化工原料去填补由于没有了三聚氰胺所留下的“蛋白质含量不足”的空白?
还有一个关键是,蛋白质含量低到需要掺假的水平的“牛奶”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制造的?是否加了很多廉价的填充物?那些没有被检测出来的厂家,在剧烈的竞争中,是如何做到不加三聚氰胺,又达到指标的?他们的成本是如何控制到还有竞争力的?又或者另外有其他不同的高招来降低成本?
三聚氰胺会加到牛奶制品中用于蒙混过关,那么一定也会加到其他食品中去。那些需要通过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来证明产品价值的产品,是否也干了同样的事情?这些年,有许多产品都打着蛋白质的旗号在宣传,包括一些国产的蛋白质粉产品。既然“在食品制作需要检查蛋白质含量,但是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的方法,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说,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这蛋白质含量就越高。因此,三聚氰胺被派上大 用场了。”那么,我就可以推断,一定有许多声称含有蛋白质多少多少的产品背后的公司,肯定也干了这样的勾当。
不要轻易放过一个伤害人民健康的事件,要挖掉毒瘤,更要调查这些三聚氰胺的厂家都把产品卖给了那些食品制造公司,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关系都千千万万的人生安全。
另外,食品检验部门,必须给大众一个交代,这样的事件一再出现,到底谁应该负责?生命的代价,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尊重?许许多多的食品制造公司,还有多少昧着良心偷偷生产着那些黑心食品?可否设定一个法律,让那些食品公司接受公众的监督,要求他们公开生产、储存食品的方式,并让人民代表参观检查?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应该推动历史的进步。当我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形成,我们就更能够促使社会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