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成都的前一天,虽然天空弥漫着冬雾,但还是决定去趟崇州元通古镇,因为,到目前为止,那还是座没有被商业开发的古镇。
元通镇位于崇州市中北部,处于西河、味江河、泊江河汇合处。距离成都也就不到一小时车程。
元通古镇在东晋时期就有了建制,那时叫水渠乡。到了明代,在水渠乡建起了一座圆通寺,由于此地居水陆要冲,僧侣商贾云集,很是繁华。明嘉靖元年(1522年),因当地有名声显著的园通寺而取名园通。意寓兴业经商“圆和通顺”。民国以后,人们为书写方便,简“园”为“元”,书为“元通”。正是由于元通古镇历史上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水运码头,自建镇后,更是商贾川流不息,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于是便有“小成都”之称。
元通古镇历史悠久内涵十分丰富。到古镇后用了大半天时间,匆匆地走了几条古街。当地的老乡十分热情,如果没有他们指路或带路,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也许很难找到那些有历史价值的地方。
清末民初,元通就有“小成都”称号。现在,在镇上的几条古街民宅前,都挂着写有“千年小成都”的红灯笼。估计,是镇上统一制作的。


一座老宅子的门前,腊梅满枝。

老宅子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用稻草扎捆着的自制“豆豉”。
豆豉是一种用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发酵制成的食品。麻婆豆腐、回锅肉等川菜都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

这座老宅子附近的居民说,房子的窗棂已经被房屋主人卖掉了。
在小巷子里,遗存着很古老的宅子,散发着浓浓的古韵。询问旁边的人家,他们也都说不清房子当初的主人。

残留在街边的旧时会馆。虽然只剩下这孤独的门洞和残缺的墙壁,但破败中不失真实,仍见证着这里昔日的辉煌。

元通依水而筑,场镇就在汇江边,因文井江、味江和泊河江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昔日,因蜀中交通不便,作为川西动脉的汇江便成就了元通一段水陆码头的历史。元通镇上的主要建筑沿江一路修来,上千人家临河而居,家家的后院里都有石阶进进出出,这情形跟江南水乡很相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