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言热点杂谈 |
除了殖民地之外,全世界都用母语教育。法国用法文,日本用日文,西班牙用西班牙文。用学生容易掌握的语言来传授知识,效果一定好过用学生仍未掌握得好的语言来传授知识。这是自然不过的事,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会违背这个原则。
英国占领香港后,为了方便自己管治及建立宗主国的权威,才强以英文作为香港的官方语言。这种做法实质上剥夺了本地中国人的发言权与申诉权。政府的公告,蚁民看不通、听不明,不敢有异议。就算被告上法庭,判了刑也弄不清所犯何罪,无法申诉,只能任人鱼肉。
香港现时的记者,大都有大专程度,但一遇到以英语发言的记者招待会,连发问也大幅减少,可见不用母语确会造成沟通上的妨碍。教育必须透过沟通,沟通也有妨碍,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香港学生不习惯发问,与不懂用英语发问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纯从教育理论上来说,恢复母语教育是绝对应该的。早在1984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已明确表示,要鼓励母语教育,但四分一世纪之后,母语教育在香港依然阻滞重重。近日教育局又决定走回头路,容许学校顺从家长的无知,恢复用英语教育。
香港的家长,多在殖民统治下长大,误以为只要英文学得好,子女就有前途。其实英文只是沟通工具的一种,它虽然是国际惯用,学会有好处,但绝不表示学会了英文就等于甚么都懂,英文绝不是知识的全部,为了学英文而放弃学习其它知识的机会实在不值得。
一个人可以不懂英文而其它知识丰富,在非英语区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并对社会有贡献。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懂英文,其它知识不足,那就除了适合做英国人的听差外,就甚么都做不好。
香港的家长以为,若果学校每个学科都用英文教,学生接触英文的机会就多,可以更好地学好英文。谁知香港的教师,大部分都英语水平麻麻,根本没有水平真正以英语教育,勉强而为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其它科目的教学效果,断送了学生学好其它科目知识的机会。以这种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何来竞争能力?
可惜我们的家长,并不真正关心子女的前途,学校是否真的用英文教学,家长可以不管,最重要是学校的名字不能叫做中文中学,不只家长如是,连教育界的校长、老师,一样顺从这种无知,为了一个虚假的英中标志,不惜牺牲学生的学习机会。既然香港社会选择自作孽,那就只好让社会自食其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