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梅东升邀您品西藏

标签:
梅东升西藏油画张丽华文化 |
分类: 非专业书画评论 |
文:张丽华
我不懂绘画,所以我说错,那是正常的,如果我说对,那是撞上了死耗子,但是我手写我口,我喜欢,我要用嘶哑的喉咙大声地赞美他,我鄙视,我就拿着手术刀去切开他的脓包。
昨天很凑巧,去梅老师的博客小家,我很少因为看到几幅画就大呼小叫的,但是他的作品,我只能傻傻地给他无数的感叹号。
我喜欢梅老师笔下的西藏,因为大气。
作品古道,很能体现梅老师的心胸。画家的作品,往往能体现他的性格,包含他的胸怀。心胸狭窄的人,是画不出大气,野性,狂热的作品的。他们的作品也许能像小摆设一般,放在家里某个角落里,用来装饰。但假如客厅里,而且主人是有些品味的,胸怀广博的,那么他便不喜欢那些将心脏放在火柴盒里头,随后精雕细刻的小玩意儿的,而是喜欢古道这类大制作,大格局的作品。
梅老师的作品,豪放得让人眼球从饥饿感,到审美的温饱,只有欣赏完,才能将提在半空的心脏抓下来,接着叹息:这画为什么那么完美!
作品:天路。画面非常饱满,西藏的天空总是红色的,那些虔诚的信徒三步一叩首前行,我不能理解他们,城市里的人们,只对于钱财比较虔诚的追求着,而信徒们不知疲惫的身影,匍匐,叩拜,起身,缓慢的移动着,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
欣赏梅老师的画,我想有生之年,去一次西藏,看一看没有别高楼大厦切割的天空,量一量我的目光可以投多远,西藏的天空是整块的,可那些人们,他们的皮肤是可怕的,画面里的人物,脸都晒红了,可能高原上紫外线严重吧。
我想去,我又不敢去,如果紫外线将自己晒伤了,我定会沉痛悼念我的脸,从生肉变成五成熟的红烧肉。人物和我是有距离的,我只是一个欣赏者,站在遥远的上海,从画中去认识西藏。
作品红尘之外,的确像梅老师的标题一样,西藏藏民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遥远,陌生,恐惧,甚至不堪忍受。我不向往过他们的生活,正如他们是风景,但我不乐意做他人的风景,我只会看着被人生活,却不想活给别人看。
三个人物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右边鹰钩鼻老太太一定是卖她手里玩具的吧,估计半天也没有人购买,想着晚上到哪儿找大米下锅去。(根据梅老师的指点,这是转经筒,念经用的,里头有佛经,猪猪脸红中,丢人丢到家了,恨不得把水泥地挖开,自己埋进去)左边低着头的女人,她步履沉重,可能碰巧路过,成了画面里头的人物之一。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回头的少年,不禁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他那不合体的服装该是父亲的吧?画面很有质感,人物极其传神,传神到我不得不关心一下,他们晚饭吃啥?那里会不会吃了这顿没下顿?
这幅画里,不只一只骆驼,满地的脚印让人联想到它不孤单,它要去哪里?它的主人在何方呢?远山挡住了视线,于是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肉肉的驼峰上。看着它远行,目送它的离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它有家吗?
现在发现,藏民还挺富有的,那么多牛羊,特别是这小家伙的毛比大街上挑染杂毛的时髦女孩可爱多了。
一言难尽,梅老师的画,我只是喜欢,我说不出原因,感谢梅老师让我不花钱,还在西藏旅行。原本写一个作品评论的,可一见到这么优秀的作品,肚子里头的词儿,都倒出来,也无法形容万分之一。
推荐阅读
非专业书法评论:情人节:用书法写下爱的图腾(原创)关键词:孔之见 张济海徐启华
胡说八道论国画:秋艳丽华张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