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想我是风【随笔】

(2013-08-20 13:55:44)
标签:

余秋雨

当年明月

明朝

欧洲

历史

分类: 心语独白_散文随笔

我想我是风

/韦步峰  

我想我是风【随笔】

用了半个多月,我看完了石悦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儿》。准确地说,在还没有读完《余秋雨书系》第四卷——《行者无疆》(这套书,我是从第五卷《何谓文化》读起,然后是《中国文脉》、《千年一叹》、《山河之书》)的时候,便开始重温朱重八先生惊心动魄的陈年往事了。

 

八月三日,我还在埃文河边的斯特拉福徜徉,用近乎悲哀的神情,抱怨那些无聊人士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真伪的剖析,哀痛莎士比亚临终前,不愿最后一次将Shakespeare亲笔写在“没有表述自己灵魂”的遗嘱上,惊叹于这位开创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戏剧辉煌的大师,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谢幕的时间:一六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四月二十三日,也是苦难的塞万提斯走完其苦难人生的日子,且与莎士比亚同年。公元一六一六,是中国万历四十四年。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这一年,中国伟大的戏剧大师汤显祖离世,“离莎士比亚去世未满百日”……忽然想家了,想去看看明代里的那些人了。

 

2007年才知道当年明月的新浪博客,正值其连载的《明朝那些儿》备受太多人瞩目的时候。冷眼看过几篇,深为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似乎有些“另类”的表述文字所折服。看过的内容,早已不记得,但记住了“当年明月”,记住了“《明朝那些事儿》”。我的之所以在暑假前,将这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明朝那些事儿》搬回家,在一次次前往新华书店找寻《余秋雨书系》的其他卷,正苦于搜寻不到,央了熟识的店员查找他们内部供货系统的当口,于闲看浏览中在一大堆历史“专著”类图书中意外地将其发现。从《汉武大帝》到《大结局》共七本书,一本不少。我迅速从书架上将它们一一抽出,摞成一摞,捧在手里不再放下。唯恐因自己行动迟缓而被别人抢了先机,或是被一些看闲书的人随手抽去一本而残破不全。

 

鉴于努尔哈赤,鉴于汤显祖,我一次次从欧洲那些精神老宅、神圣长髯、黄铜般的哲言和被黑色披风所裹卷的诗情里走出,去搜寻徐达、常遇春的脚步,去感怀胡惟庸、李善长的谋略,又一次次回到欧洲,从美蒂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去徜徉,去随了余先生的思绪去对比、思索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所谓“中华文明的缺失”。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在羡慕的眼神里露出不屑,又在征战的黄沙里,哀怨暴露于莽原之上白骨的凄寒。

 

我想我是风,我只能是风。我想我是风【随笔】

 

在浩瀚的历史空间里,再惊险无比的大事件,也宛如擦身而过的风声,旋转着,飘忽着,依稀在那熟悉的陌生里。也许该有一个早晨,那些帝王、海盗、大师、文臣武将从梦中醒来,看远山流云、金戈铁马,注定成为隽永的画卷,魅力永存的苍茫。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叱咤风云也注定蒙上凄惨的颜色,在历史的长河里,变黄,隐去。

 

风从昨日来,又将朝明日远去。一切都那么沉静,那么自然。在权力、希望、痛苦、犹豫、愤怒里挣扎,在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里荡涤,在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里徘徊,在邪恶、正义、真理、善良、忠诚里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